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3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商五味舖:芝麻大王黃紹麟 良心做安心食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2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黃紹麟說,食品的「食」字怎麼寫?「人良」,人沒有良心如何做食品? 記者俞鯤 攝

——經商不求急功近利 唯望吃得健康滿意

 黃紹麟是首批走進內地從事農副產品加工業的港商。30多年來,他在「空白紙」上開路摸索,到成為遠近聞名的「芝麻大王」,始終堅信:做食品的人一定要有良心,有堅持,要讓吃東西的人安全、健康、滿意,這樣食品是永遠有市場的。 ■香港文匯報 實習記者 梁珊珊記者 俞鯤 湖北報道

 上世紀70年代末,內地推動改革開放,大批港商走進內地,但從事農副產品加工業的少之又少。80年代初,一次特別的經歷讓黃紹麟踏進了相比房地產、金融等顯得吃力不討好的農副產品加工業,同內地最底層的普通農民做起了生意。

初涉農產品加工 屢走冤枉路

 那年,他路過廣東一個盛產薤頭的縣城,由於行情不好,產出的薤頭無人收購,一毛錢四斤都無人問津,市場裡的薤頭堆積如山,已發臭。「農民們衣衫襤褸,那種無可奈何的表情,讓我的心往下沉。」黃紹麟提及這件事依舊記憶猶新:「這件事觸動了我,讓我想去辦農副產品加工廠。經過加工,農產品就不容易變質,既可保存,又可遠銷,還可增值。」

 不料,等黃紹麟辦起農副產品加工廠的時候,卻又面臨著原料危機,廠子建起來卻收不到貨,原來農民吃了賣不出薤頭的虧,紛紛改種其他作物。黃紹麟的加工廠開始的3年,年年虧損,他不得已從廣東撤退,到湖北做起芝麻加工生意。

 初到湖北,作為最早甚至是當時唯一涉足農副產品加工的港商,黃紹麟坦言起步時走過不少冤枉路。「比愚昧更可怕的是偏見」,初到內地的黃紹麟,首先要面對兩種對香港的極端看法,「一些去過香港或是對香港有些了解的人,覺得香港的一切都是好的;另一些人則覺得,香港人過來賺走了他們的錢」。

艱苦奮鬥20多年 終成湖北通

 作為改革開放後在內地中部投資建廠的先行者之一,黃紹麟幾乎是在沒有先例的空白紙上開路摸索,他創辦湖北新豐糧油土特產品有限公司,依靠當地人做嚮導才艱難開創出一片天地。「我現在除了恩施外,湖北大小市縣都跑遍了,這20多年來可以說對湖北非常了解,哪裡有什麼特產都一清二楚。」原本陌生的外來戶,現在已成了地地道道的湖北通,黃紹麟談起湖北的農作物如數家珍。

 上世紀80年代至90年代,恰逢內地國企改革,大批工人下崗,黃紹麟的芝麻加工廠能夠吸納失業的工人,得到當地政府的很大支持,也算是因禍得福趕上了好時機。

信口碑勝廣告 彰顯港商執著

 「要賺快錢,那你就不要做食品。食品的『食』字怎麼寫?『人良』,人沒有良心如何做食品?」在黃紹麟看來,急功近利的風氣已在行業內蔓延,做食品也像做房地產一樣追求暴利,用色素調出綠豆糕的顏色,用腐爛的原料生產花生醬,連貨真價實都做不到。他說,做食品的人要有堅持,要讓吃東西的人安全、健康、滿意。

 73歲的黃紹麟身上有香港老企業家的執著,他認為,食品行業中口碑的重要性勝於廣告宣傳,好的東西口口相傳自然會被大家接受。太多的廣告費用是對消費者的不公平,畢竟廣告成本必須攤到每件商品中去,而對商品的質量沒有根本的幫助。

 在安全問題層出不窮食品行業裡,黃紹麟希望自己的產業能夠一代代傳下去,成為質量和口碑俱佳的老字號。「食品是永遠有市場的,它或許不如高新產業那樣有豐厚的利潤、高昂的回報,但它不會因為一時的技術變更就被淘汰,是一項可以永遠做下去的產業」。

相關新聞
特首:長策為青年籌謀 (圖)
發展回收業 擬土地政策支持
施政報告房策理念 77%市民贊同
政制發展不忽略 房屋貧窮先處理
打擊水客免擾民 不遺餘力續執法
警耳邊吹口哨 遊行男襲警罪成 (圖)
扑爆七旬的哥頭 3惡少劫300元被拘 (圖)
愛狗翁失蹤10日 11犬斷糧水哀鳴 (圖)
婦墮買樓騙局 42萬誤購銀主盤
夥雙非婦呃床位 經紀爆早知滿額
2歲童確診染甲流深切治療
名股評人林賽盈涉賄經紀省佣
宣揚防電話騙案 40滅罪耆英獲嘉許 (圖)
教院生申覆核 爭選校長投票權
捷旅假期顧客私隱網上外洩
哈羅國際校失火 200宿生疏散
兩岸聯手護海疆 共同開發惠人民 (圖)
陳恆鑌創新青衣 倡遷油庫起住宅 (圖)
各界倡擴駐內地機構助北上
公民力量撐潘國山選田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