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近年,延安大力打造紅色旅遊品牌,把紅色旅遊開發作為當地支柱產業,先後投巨資對當地革命舊址及景區進行保護維修。圖為遊客在棗園革命舊址參觀。
在中國革命的歷程中,延安不僅是陝甘寧邊區核心樞紐,更是整個中國革命的指導中心和戰略總後方、總策源地。如今的延安,延續的不僅是一種精神,同時更是延續了一種傳統和紅色情結。《陝甘寧革命老區振興規劃》(以下稱《規劃》)中明確指出,著力打造以延安為中心的紅色革命文化高地,支持延安、南梁等革命聖地加快推進紅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如今,前來延安感受紅色文化魅力的遊客越來越多,直接帶動了老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2011年,到延安旅遊的人數便達到2,050萬人次,帶來綜合收入110.05億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陽波、張仕珍、胡秦玉
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朱德、任弼時、習仲勳,鳳凰山、楊家嶺、棗園、南泥灣、南梁舊址、六盤山長征紀念亭、沙家店戰役遺址……歷史像流星劃過,但在陝甘寧老區,這些光耀千秋的歷史人物和珍貴的人文遺存,卻層壘起了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遺產,經久不息。同時,也在黃土高原上為中華兒女播下了一顆紅色情結的種子,讓後來人細細品讀這部無言的紅色傳奇。
重溫艱苦歲月 遊客洗滌心靈
在山東遊客殷學康的印象中,延安還停留在歷史課本上,到處是光禿禿的山,民眾生活貧困。現在親臨延安後,他只有一種感覺,那就是震撼。一方面,延安比他想像的要好很多,另一方面,中國革命先輩們曾經生活工作的環境之艱苦,是他無法想像的。
殷學康表示,在延安的幾天時間裡,他踏著革命先輩們的足跡,重溫他們在艱苦年代的奮鬥歷程,從圖片到實物,這些歷史印跡彷彿都在訴說著老區不平凡的過去。在瞻仰偉人過去工作生活的同時,自己的心靈也受到了洗滌。
棗園、楊家嶺、中共中央西北局舊址等地依然保留著中國革命先輩們工作和生活時的樣子。來自四川樂山的遊客李女士說,在毛澤東居住過的窯洞前駐足,眼前恍若有毛澤東挑燈夜戰寫文章的身影,耳邊傳來一曲曲鏗鏘有力的豪邁之聲,彷彿真的將她帶到了那個革命的年代。她表示,在延安這片黃土地上,正是先輩們的艱辛努力,才讓曾經貧瘠的土地煥發了生機,才有了新中國的今天,一種崇高的敬意和一股積極向上的力量在她的心底油然而生。
旅遊資源豐富 品牌影響擴大
《規劃》中明確指出,要著力打造以延安為中心的紅色革命文化高地,支持延安、南梁等革命聖地加快推進紅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大發展、大繁榮,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增強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
據了解,陝甘寧老區擁有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而尤以延安的紅色資源最為豐富、突出。在延安9,262處歷史文化遺址中,革命遺址就有445處,其中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2處,22個點,紅色旅遊景區20個,延安當之無愧地成為全國愛國主義、革命傳統、延安精神三大教育基地之一。
事實上,早在2004年,中央和國務院13個部門就聯合印發了《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這是歷史上第一次中央為一個主題旅遊產品編制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要將延安作為十二個「重點紅色旅遊區」來培養,建設以延安為中心的「陝甘寧紅色旅遊區」,主要形象是「延安精神、革命聖地」。
近年來,隨著《綱要》的貫徹實施和地方政府的強力推進,延安紅色旅遊持續升溫,紅色旅遊品牌影響力也不斷擴大。據了解,「十五」末,延安接待遊客509.42萬人次;2009年,接待遊客首次突破1,000萬人次;2010年,接待遊客1,450萬人次;2011年,到延安旅遊的人數達2,050萬人次,帶來綜合收入110.05億元。紅色旅遊業在延安經濟發展中已基本實現了三分天下有其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