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延安革命紀念館。香港文匯報記者張仕珍 攝
走進延安,大大小小的廣場上,隨處可見扭秧歌的熱鬧景象。大街上,市民的手機鈴聲不是《南泥灣》就是《山丹丹開花紅艷艷》、《送別》……踩在這塊熱土上,一種濃烈的紅色情結油然而生。
任舒甜是地道的延安人,祖祖輩輩都生活在延安,29歲的她對這方熱土自然是熱愛有加。如今,她在棗園毛澤東像章展館售賣買毛主席紀念品,在接受紅色文化熏陶的同時,她也感受著家鄉延安的巨變,了解外來遊客對延安的看法。
在接受採訪時,任舒甜的第一句話就是:作為一名延安人,她很自豪。確實如此,中國革命鑄就的紅色文化既是老區人民永遠引以為榮的寶貴精神財富,同時,也給他們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讓老區人民的精神和物質生活越來越好。據任舒甜介紹,小時候,延安城裡到處都是土窯洞,石窯洞在當時就算高檔建築,人們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但如今,國家對紅色文化的重視程度高了,前來延安感受紅色文化魅力的遊客越來越多,直接帶動了老區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許多外地遊客來到這裡都感歎與想像中的大不一樣,對延安的紅色文化更是讚歎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