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1月29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亦有可聞:水仙的新年意趣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1-29]     我要評論

 ■青絲

 南方的許多地方都有買花迎春的風俗,水仙是最受歡迎的應節鮮花之一。人們在春節前一個月左右,把水仙花頭置於一隻淺碟形小花盆裡,以卵石或碎米石固定,用清水養護,到了除夕前夜,就會開出花來。瑩潔柔潤、玉骨冰肌的水仙花,有一種出塵脫俗的風致,是人們寄寓襟懷及文化趣味的最佳代言物。

 水仙花頭能夠準時開花,並非巧合,而是人工培育的結果,其程序頗為複雜。先要把塊狀的花莖埋在土裡,待其生長一段時間後掘出,風乾,然後再種回土裡,如是者三,歷經三年之久,才能成為水仙花的種子。另外,園藝工作者還要經過幾道加工程序,須把花頭表面乾老的外皮剝去,切割均勻,再在發芽的地方劃幾個口子,以保證長出的葉片能夠齊整端正,然後置養在清水裡。這一切,都要在農曆的十一月份進行,經過一個月的發芽生長,到了除夕前夜,水仙花就會準時開花。所以,看似毫不起眼的水仙花頭,內裡實際卻蘊藏著極其盎然的生命力。

 奇妙的是,經此程序加工的水仙花,第二年就不再開花了,須重新再植入新種。故民間有歇後語云:水仙不開花——裝蒜。形容不再開花的水仙與蒜神似,用以諷刺矯揉造作的言行舉止。而培育水仙花頭出售也是一個古老的產業,早在清代,吳中一帶就有人專門從事此業。清人屈大均在《廣東新語》中記述:「水仙頭,秋盡從吳門而至。以沙水種之,輒作六出花,隔歲則不再花,必歲歲買之。」如今,福建漳州一帶培育的水仙花也很出名。

 古人對水仙的評價很高,認為它「以瑪瑙為根,翡翠為葉,白玉為花,琥珀為心」,有西施之貌,趙合德之香,趙飛燕之態,甄宓之名,為花中第一名。因而,蓄養水仙為室內清供,在南北朝時期就已很流行,時稱「雅蒜」,是追求風雅之趣的文人用以展現自己文化品位和藝術修養的樂事。清代畫家沈維樹有一首《詠水仙花》的詩寫得很美:「珊珊怳見之,翩若凌波然。解佩無默語,欲往愁刺船。起視冰壺曉,水月生便娟。」形容高雅飄逸的水仙,就像是《列仙傳》裡在漢皋台贈送寶珠給鄭交甫的仙女,有超然物外、不滯塵俗的意象。

 為了襯托水仙的清幽氣象,人們還專門設計了淺碟形的花盞,用以栽種水仙,置於齋中几案上觀賞,故水仙又有「金盞銀台」之稱。宋代的官窯曾燒製了一批水仙盆,以釉色勻潤、瑩潔如玉、造型優雅大氣而著稱,也就是為了延續這種人文逸趣。

 明人玩賞水仙的熱情,比前人更甚。高濂的《燕閒清賞箋》有詩云:「五月不在土,六月不在房。栽向東籬下,花開朵朵香。」就是描述明人栽種水仙的盛況。文震亨的《長物誌》曰:「取極佳者移盆盎,置几案間。」人們把育好的花種,擇優移植到水仙盆裡,作為室內點綴。在這股風潮的帶動下,不同材質的水仙盆也是不斷湧現,栽花之餘,還可供人吟詠清賞,可謂將清供藝術發展到了極致。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僧眾十萬鎮龍門(上)
豆棚閒話:隋代笑星侯君素
畫中有話:新說 白蛇傳 (圖)
生活點滴:洗在池塘
亦有可聞:水仙的新年意趣
詩情畫意:柴禾
百家廊:土雞、肉雞、速成雞
翠袖乾坤:小學先生
琴台客聚:所謂「遊記結構」 (圖)
海闊天空:小洲藝術區
生活語絲:高鐵和堵車
思旋天地:春節外遊
淑梅足跡:佛山美食消悶氣
「林嵐合作社」:藝術能為社會做些甚麼? (圖)
創作對談:描繪常被忽視的事物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