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北京城管執法人員在對施工工地檢查。新華社
北京在一個月內連續4次遭受重度霧霾,官方急推「史上最嚴厲」措施:停駛30%公務車、逾100家市屬大型污染企業停產、建築樓盤停工……儘管北京要承受巨大經濟損失,但效果如何仍有待觀察。
面對十面「霾」伏,日前當選市長的王安順強調,政府對待空氣質量問題要「加班加點,高度重視」。翌日市政府針對機動車、工業、工地、燃煤污染出台四項減污措施。據《北京市重污染日應急方案》,全市公務車停駛30%的應急舉措只有在污染指數達500的「極重污染日」時才啟動,昨日該指數為300,此次應屬「破格」執行最嚴應急方案。
三成公務車貼上封條
在昨日的巡查過程中,公安系統、衛生系統及市委市政府等都已停駛30%公務車。在沒有通知石景山區政府之下,督查組直接將車開到石景山區政府院內,直奔地下車庫進行突擊檢查。記者在石景山區政府辦公樓地下二層看到,車庫內停駛的車輛前擋風玻璃上貼著一張寫了「封」字的A4紙,並蓋有公章。
即日起到明日午夜,全市所有施工現場停止土石方作業、露天作業、渣土運輸作業和拆除工程作業。昨天上午,市政府督查組沿海淀區至石景山區進行隨機檢查,當車輛行駛到玉泉路與田山村南路交叉口時,督查組看到路邊裸露的一大片土地,上面的垃圾和土方都堆成了小山,而且沒有任何覆蓋物。督查組隨即向當地負責機構反映這個問題。
經濟損失每天數十億
北京市要求103家重點排污企業停產等應急措施。據督查組稱,北京水泥廠昨日停用了核心生產線「1號水泥窯」,減少污染物排放約50%。環保局官員向本報表示,僅北京一地,企業超額停產、減產一日,即有數十億的直接或間接經濟損失,目前尚無法評估應急手段對改善大氣污染的效果。
有專家指出,短期的集中治理和關停,並不能根本扭轉北京的大氣狀況,周邊的河北、天津、山西、內蒙,皆是北京「霧霾圍城」的直接相關方,需有更高級別部門統一協調才能達到更好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