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日本前駐華大使丹羽宇一郎上月29日在《日本經濟新聞》刊文稱,中日釣島爭端加上勞資糾紛,令不少日企猶豫是否應撤出中國。他認為,中國正處於新階段過渡期,跨越這個時期後,將轉變為內需主導型經濟,意味日企商機或不斷擴大。
丹羽稱,自釣魚島問題引發過激反日遊行以來,有意撤出中國的日企不斷增加。但這些企業需履行向勞動者支付補償金等手續,與日本相比並不簡單。
他相信今次事件或成為日企調整在華戰略的契機。若企業對中國沒有信心,認為「中國還是有風險,打算撤出」,那麼也不要勉強留在中國,指「若自己沒有信心,對方也只能心存疑慮。這樣很難取得成功」。而若決定留在中國,就須做好比以前更好的準備,要自己保護自己的工廠。
勞資糾紛推動收入增長
丹羽又稱,日本過去也經歷過勞資糾紛階段。上世紀60年代前首相池田勇人提出「收入倍增計劃」後,國內勞資糾紛隨收入急劇增長。現時每年勞資糾紛約30至40宗,而上世紀70年代頂峰時期,則高達5,000起,罷工亦是屢見不鮮,導致工資年升幅逾30%。此後,日本經濟從出口主導型,進入內需主導型發展階段。
他認為中國也像當年日本,正處於即將進入下個發展階段的過渡期。在跨越這個時期後,中國將轉變為內需主導型經濟。對日企而言,依托巨大的中國市場內需,商機很有可能不斷擴大。
惟他又警告,中國多年的反日教育,令民眾不滿情緒可能以反日遊行的形式發泄,呼籲「當事者冷靜分析風險和可能性、根據經濟合理性,認真思考與中國打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