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曾慧敏表示,使用電子教科書大勢所趨。歐陽文倩 攝
智能手機這一台小小的機器新鮮出爐之時,不少人也沒有想到它為人類生活帶來極大改變,突破溝通框框。而電子教科書的出現,為教育帶來突破的可能,也許很多人都始料不及。開發機構表示,電子教科書除了帶入聲畫外,更可自行配搭課程內容,打破印刷書上、下冊的問題;亦可把死寂的線條變成動畫,以表達抽象的數學概念;更可伴著隨身攜帶的平板電腦,隨時隨地互動學習。
組合如執藥 單元分課程
聰穎教育主席曾慧敏指,該公司開發電子書理念,是把課程內容由現時多以上下冊劃分,改為以單元區分,「這樣老師可以像『執藥』般,從一個個『櫃桶』選取自己想教的部分,再組成整個學期的學習內容」。而透過電子書,學生除了讀及寫外,更可透過錄音播放等功能,同時訓練聽、說等主要語文技能。
學習寓生活 主動做筆記
曾慧敏又認為,電子教科書能推動學生把學習融入生活風氣,課堂外甚至放學後,他們也可更主動做筆記,把知識融會貫通,「隨身攜帶的電子器材越見普及,但現時小朋友最多都是用即時通訊、上社交網站,原因就是缺乏電子教學資源,沒有學習動機;但以後有了電子教科書,他們就可充分利用電子器材學習」。
開發數學教科書的城大電子工程學系副教授宋之尹表示,用動畫去表達數學概念,可讓學生更容易明白,也可省下多套教材,「正如你要教圖形不同拼法的變化,往往要買一套套七巧板,又或者積木去做;但如果用電子書,就可以整個模擬出來,節省不少資源」。
他指電子書更可透過雲端技術,把學生的答案或選擇即時上載至伺服器,做到「即時回饋」,並增加互動,「不是每一個小朋友都喜歡舉手答題,老師亦不知道他們到底明不明白,但透過電子教科書點選答案,老師就可知道同學是否掌握概念」。 ■香港文匯報記者 歐陽文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