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馮晉研)教育局及考評局對於新高中課程的檢討將於4月完成,被視為爭議最大的「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企會財)」一科,課程最後修訂版本首度曝光。當局計劃刪除該科校本評核,並進一步刪減選修「會計單元」的「統制帳」、「會計概念」等部分;連同去年11月諮詢稿建議刪減的10%課程,即合共刪15%課程,以符合3年新高中課程建議課時250小時。有教師認為,部分保留內容已達大四程度,應予以刪減;亦有教師指「減完也沒有分別」。
考評局上周舉行「2012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科課程及評估學校意見調查結果簡報會」,公布早前向400所中學收集的意見調查,並提出修訂建議。按去年11月諮詢稿建議,當局決定取消「企會財」校本評核,以及擴大刪減範圍,由早前約10%內容增至加約15%,新刪減內容包括「會計單元」選修部分的「統制帳」、「會計概念」等。這樣教師由原本需要平均270個課時完成整個課程,預計將減少至250小時。
教師:課程減完沒分別
出席簡布會的「企會財」課程關注組召集人麥肇輝表示,課程再刪減以及取消校本評核是喜訊,但仍然不足夠。他表示,調查指出,最多教師覺得有問題的「成本會計在決策中的功能」和「不完整會計紀錄」等部分,並不在刪減內容之列。他認為,那些部分程度已達大四水平,即使文憑試奪四級或五級的學生也難以掌握,認為應該刪除。
任教「企會財」的陳老師坦言,「整個課程減完也沒有分別」。她指出,當局建議刪減的部分一直教得很少;而大部分教師想刪減的部分,例如「成本會計」卻沒有刪減,「目前『企會財』根本不需做校本評核,即使日後確實刪減校本評核,只是不落井下石,並無大幫助」。
委會:不可過分淺化
「企會財」課程委員會工作小組召集人鄧振強表示,修改課程大原則為滿足課時需要,工作小組已經參考至少3個由教育局和商科教育學會等大型調查數據,就課程內容深度和廣度進行調整,認為刪減課程需取得平衡,不能過分淺化,「不能全部把深的部分刪減」。而是次修改相信能符合新高中課程建議250小時課時的條件,但能否滿足有「企會財」教師提出刪減30%課程的要求,則見仁見智。他又補充指,當日有百多名老師出席簡布會,氣氛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