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革命因英國人瓦特在18世紀改良蒸汽機而展開,隨著生產從人力投入過渡到機器為主,並廣泛應用電力,影響全世界。當3D立體打印技術逐步趨向成熟,加上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即將耗盡及互聯網普及,著重可持續發展的「第三次工業革命」已悄悄醞釀。
虛擬結合現實 全球電力共享
「第三次工業革命」一詞早於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可見於西方。愈來愈多跡象表明,由化石燃料推動的第二次工業革命開始走向末路。這不僅是能源即將耗盡帶來的威脅,更是科技發展與普及、環境隱憂及數碼時代降臨等多種因素的影響。
化石燃料終有一日耗盡,反映工業及經濟模式不能支撐全球可持續發展,迫使人類從「消費」地球走向與地球互惠共存。可再生能源無疑將主宰人類未來發展,《第三次工業革命》一書的作者里夫金認為,可再生能源將與互聯網結合,五大洲的電力均來自共享的「電力網」,令全球在虛擬及現實層面均達致「互聯」。
高智能機械生產 改變社會
科技發達令機械具有更高智能,融入工業生產後,從劃一的倒模流水線,過渡至隨時可變、個人化元素更強的模式,令產業至社會出現重大變革。如3D打印技術興起,令設計及生產產品時彈性更大,亦推動與密集城市化截然不同的分散、鄉郊式的生活。
不過,當科技發展為人類帶來無數好處時,它的「反作用力」同樣巨大。科技是人類最大的「武器」,我們發現並成功操控電能,成就現今社會,但大量開採並使用煤、石油及天然氣,亦對環境造成無以復加的破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