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允斗
蛇年的鐘聲還沒響起,春天已經悄悄到來了。
農曆壬辰年的臘月二十四日零時十三分,癸巳年之春到來。蛇趕龍歸,正可謂:金龍難捨騰空去,銀蛇報春起早來。
立春也叫作「打春」。我國民間歷史上有這樣的風俗:立春這天,人們都穿上節日的盛裝,抬著一頭紙糊的大耕牛,載歌載舞遊街玩鬧。遊行結束後,把大耕牛抬到村公所,村長當眾執鞭打耕牛三下,意思是「大地回春,趕快耕種」。因此,人民把立春俗稱「打春」。
「春日春風拂枝頭,春江春水向東流,春人舉杯飲春酒,春官執鞭打春牛。」這首歌謠,唱出了「春來早,年景好」的祝福音韻。
壬辰年,正月十三立春,應了一句話,「打春十三,淋破瓷罐」,意思就是十三立春,雨水豐沛的把瓷罐淋破。龍年水旺,故局部地區遭遇水災。
民間把蛇叫小龍,小龍善發雨露之水。雨露潤萬物,萬物依賴陽光雨露。蛇又善於呼風喚雨,興利避害,在抗禦自然災害上有一定的神力。
立春第一天就是六九,正所謂春打六九頭。「五九和六九,河邊看楊柳」,楊柳的胚芽已經孕育成熟,「一夜春風起,嫩芽壓枝頭」,為期不會太遠。
春來早,二十四節氣都隨之提早。休眠的植物開始萌動,迎春花兒早已按捺不住性子,孕育著的花蕾悄悄膨大,有的早早露出笑臉。
熟睡多日的動物家族,似乎還在做著黃粱美夢。用不了多久,會聽到一聲春雷的呼喚,睜開懵懂的眼睛,伸伸懶腰,迎接冬眠後第一縷陽光,吸收一下清新的空氣。
儘管春天來臨,冰封的河流,還要等待「七九河凍開」。游曳在冰下的魚兒、蝦兒,試探著碰碰冰蓋,似乎從響聲中測出冰融化的時間表。
喜鵲、麻雀嘰嘰喳喳地撒歡,在搖曳的樹枝頭飛來跳去。白鷺、水鳥一會兒高空翱翔,一會兒低空俯瞰,試探著潛入融化的小片水域,尋找美味佳餚。
冬雪已接二連三的惠顧,壬辰年最後一個節氣大寒一場雪,再次呈現「千樹萬樹梨花開」的景觀,大自然給予瑞雪迎春的好兆頭。乍寒料峭是自然法則,不在乎春光明媚否,暖春或寒春都只是暫時現象,伴隨著時令的更迭,好一派「春光無限好,處處盡朝暉。」
春節將至,人們在忙年喜悅中。過年歸過年,早春生產也要早準備。耕牛基本上已不再耕作,「鐵牛」卻需要早維修,農業生產資料也需要早作準備,農業生產早知道,豐收年景有保障。
癸巳之春別有一番風味,不僅僅是大自然的惠澤,可喜的是,黨的十八大春風吹遍祖國大地。貫徹十八大精神開局之年,人民會把握住發展機遇,華夏大地沐浴著和煦春風,早日實現「中國夢」已經成為主旋律,必將激勵著英雄的人民奔向光輝燦爛的明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