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果園是許家的希望,更是孩童許樹深快樂玩耍的場所。
時間:2013年1月24日9點30分
來到北京北部昌平區崔村鎮大辛峰果園,本報記者見到了種蘋果樹的許建利、許凱父子。雖沒有陣陣果香,但是果園裡依然在忙碌。因為工人們在進行果樹的冬剪,為明年的果樹開花結果做準備。許建利是北京昌平地道的農民,接觸蘋果以前,一直是在家務農種玉米,辛苦自不必說,每年的收入也有限。
與蘋果結緣
1979年12月,日本友人把六根當時十分珍貴的紅富士蘋果接穗贈送給昌平,這是富士蘋果第一次出現在神州大地。1982年,昌平區將首個佔地500畝的標準化果園設立在大辛峰果園,許建利成為果園100多個勞動力其中之一,認識蘋果種類,學習技術。在果園,老許和專家學到了不少伺候蘋果的手藝,那時也使他真正的明白種蘋果帶來的可觀效益。
50畝果園一年淨賺80萬
1987年,老許在大辛峰果園負責技術和銷售,那時他就想通過蘋果來有所作為。2005年,機會終於來了,政策允許個人承包果園,許建利承包了50畝地。經過兩年的傾心管理和培育,2007年那一年賣蘋果就賺了30萬,豐收的喜悅真正的讓老許嚐到了甜頭。
許建利向記者介紹說:「北京蘋果種植面積雖然不是最大,總產量不是全國最高,出口等於零,可是昌平的蘋果卻一直站在全國蘋果的最高端,是靠不斷的創新,不斷發展技術,源源不斷的政策支持。」
當記者問到2012年產值達到多少時,許建利自豪的說,產值120萬元,扣去成本,能賺80萬左右。對於我們來講,蘋果和人一樣,是有生命的,要善待他們,蘋果給我們全家帶來了收入,更多的是帶來了歡樂和幸福。每當心情不好的時候,我都要看看果樹,在果園裡轉轉,心情就豁然開朗。
80後兒子的農民情結
這時,許建利的兒子許凱走進來,記者提出要去看看冬剪現場。來到冬剪現場,許凱拿起剪刀一邊修剪枝丫,一邊說:「我從小在果園長大,經常幫父親套袋、收果、對蘋果有著深深的感情。父親已經年過半百,我辭掉了工作,專心的幫助父親打理果園。這樣我爸爸有了幫手,果園生意非常的興隆,收入是年年高。」
值得一提的是,這蘋果竟然成了許凱和妻子閆芳相識的鵲橋,閆芳原來做過財務,結婚後,就放棄了白領工作,在家裡幫忙。按著許建利的話說,自己負責技術全面的工作,老伴負責後勤,兒子許凱負責銷售和宣傳,兒媳負責財務,還有一個可愛活潑的小孫子許樹深上幼兒園,小樹深是全家的希望。
最佩服袁隆平 期望春花開時再來果園
許凱說:「長這麼大,是蘋果把我養起來的,它是全家的支柱,更是我的樂趣所在。哪棵樹什麼樣,我都心裡有數,比如2009年我們家的一棵果樹因其蘋果重量大、結果數量多,被評為昌平區的樹王。」
「在農業方面,我最佩服袁隆平,袁隆平是世界的驕傲,我的目標是成為全家人的驕傲,父親年齡越來越大了,我要學習父親很多的優良品質,更好的帶動周邊村民共同致富。現在北京都市型農業發展的趨勢需要我們年輕人的加入。」
「我感覺當農民很好,在北京我們生產的蘋果能被認可,這本身就是一種榮耀,2012年,昌平蘋果總產值達到2億元,戶均收入近10萬元,這讓我們農民實實在在走上了致富路。我希望,國家對農民的政策越來越好,我們收入也會越來越富裕。最後,希望春天果樹花開的時候,您再來,泡壺茶,我們好好聊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