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包立賢(左)說,若今年中期檢討修訂有欠公平,中電將不接受修訂。張偉民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方楚茵、羅繼盛)去年大賺83億元、剛於年初加電費5.9%的中電(0002),不但加幅跑贏通脹,昨日又俾定心理準備市民再捱貴電,預告明年必再加電費。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昨於全年業績報告中預告將定期大幅加電費。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包立賢亦向政府開火,威脅說若今年進行的中期檢討中,修訂有欠公平、偏頗,並有違管制計劃協議的,中電將不接受修訂。有傳媒演繹指,中電此說似是暗示會退出香港市場,中電晚上澄清,該公司並無退出本港電力市場之意。
中電主席米高嘉道理在業績報告上指,中電提出加價是因政府與中央政府於2008年簽訂的諒解備忘錄,須與內地供應商簽訂天然氣供應協議,於2011年至2015年間,燃料成本便會上升約250%,故客戶需支付整體成本將會上升40%,因此在未來幾年間,電價將需要定期並於適當時候大幅上調。
促訂2018年後規管架構
他又稱,政府若不把現行管制計劃協議延期5年,現時的管制計劃協議將於2018年屆滿,但天然氣和核電供應的安排以及新發電及輸電設施的使用年期往往長達20年或以上,故當務之急是為2018年後制訂一套清晰的規管架構,以確保有適時投資,讓本港可享有世界級供電,及使政府改善環境的政策及早有效落實。
米高嘉道理表明,政府必須以務實平衡、公平公正的態度來討論發展計劃及2013年中期檢討,另一方面又指公眾只聚焦於電價方面,把中電在供電服務等其他表現視為理所當然。
被問及若雙方未能達成共識,會否考慮退出本港供電業務時,中電副主席阮蘇少湄於業績記者會上表示,公司未來幾年仍承受加價壓力,現時政府正在展開公眾諮詢,研究對供電商的監管。今年電費加幅達5.9%,反映政府亦明白公司成本上漲,公司已盡力控制成本,但加價無可避免。而現時離2018年仍有足夠時間予雙方磋商,有信心可就2018年後監管模式達成共識,找到雙方皆可接受的方向。
燃料成本升推高電費四成
阮蘇少湄又指,燃料成本上升對公司的電價上調影響為30%至40%,希望把時間拉長,以較慢步伐將成本上升的影響轉價至電價,減少對市民的影響。而提到撤出香港供電業務,她未有作正面回應。
中電晚上再向傳媒發出補充資料澄清,公司並沒有任何意味會退出本港供電的言論。又指明白公眾關注未來電價調整,公司將繼續以嚴謹和審慎的態度進行財務管理,努力控制成本。但預計由於要符合政府日益提升的減排要求,有需要使用更多天然氣,未來燃料成本因此將會上升,對未來的電價造成壓力。該公司將從優化氣田用量,以延遲使用氣價較高的替代氣源、於國際市場增加採購低排放燃煤,以降低採用天然氣的比例,以及提升減排設備運行表現及燃煤發電機組效率,望可延遲及減低燃料成本上漲帶來的影響,把電價升幅維持在合理水平。
黃錦星:政府會嚴格把關
就中電預告未來需大幅加電費,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回應稱,當局會在現時的利潤管制協議的框架下,會嚴格把關,並盡量平衡各方面考慮。他明白社會關注電費價格,尤其是基層市民的承受能力;但能源價格上升是全球趨勢,亦是客觀事實,社會上的各個持份者需要共同承擔。至於2018年後的利潤管制協議,他認為未來有足夠時間進行討論和取得共識,現時討論言之過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