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專家預計,未來十年中國難以出現年均10%的增長。圖為福建一家企業。資料圖片
在政經觀察家看來,中國經濟具有明顯的周期特性,政治周期和改革周期都對經濟周期有實質影響,而新一屆中央領導人上台也意味著新周期的啟動。
增長可望維持9%左右
回顧過去30年,中國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指出,鄧小平主政和改革開放催生了上世紀80年代初期和中期的高速增長;江澤民、朱鎔基主政和市場經濟體制帶來了1992-1996年的第一個連續五年兩位數增長;胡錦濤、溫家寶主政以及加入WTO、城鎮化戰略實施推動了2003-2007年的第二個連續五年的兩位數增長。「而每一周期的中後段又都遭遇了改革正效應減弱和外部衝擊疊加,經濟增速明顯放緩。」
對於未來十年,連平認為,受政治周期和改革周期的影響,大致可分為兩階段。「前五年中,改革積極推進、措施落實有力,經濟增長相對較快而經濟結構同步改善、增長質量得以提升。而後五年隨著改革正效應的遞減和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增加,增速明顯放緩。」
連平預計,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發展仍將保持較高速度。在環境與資源條件的制約下,這十年經濟增長速度會適度放緩,難以出現上一周期年均10%的增長,但也不會驟降為年均7%左右,可能性較大的是8%-9%。
固定資產投資或迎高潮
工銀瑞信基金管理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學家陳超分析認為,中國經濟周期受到「三大周期」的疊加影響。短周期是企業庫存周期,一般在2-3年完成一個周期,中周期是設備投資周期,改革開放至今,已經歷了三輪,每一輪平均9-10年;此外,由政府換屆推動投資是中國特有的政治投資周期,與政府屆期一致,為五年。
陳超認為,2013年中國經濟處於庫存周期的上升期和政治周期與設備投資周期的交界期,企業庫存仍在增加,固定資產投資則可能迎來近年來的高潮,同時也處於新一輪設備投資周期的臨界點。
此外,陳超分析,宏觀經濟政策亦呈現周期性。財政政策存在一定的政治周期,每屆政府任期內,或每個五年計劃期內,都存在一次基建投資大規模加速的現象,一般發生在每屆政府的第一年或五年計劃的中期。至於貨幣政策,在總需求增長過快,通脹壓力加大時,貨幣政策則緊縮,主要通過投資的放緩來抑制總需求過快增長。2013年恰逢新一屆政府上台的第一年和「十二五」規劃中間年,或又將迎來擴張財政政策與偏緊貨幣政策的組合,以抑制可能出現的經濟風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