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
——低調務實頻調研 爭做發展排頭兵
2012年冬至前夕,胡春華南下「接棒」,成為廣東發展歷史上最年輕的省委書記。作為60後的明星官員,胡春華此番履新第一經濟大省廣東,能否繼續扛起改革大旗,無疑最為人關注。胡春華掌印兩月有餘就已馬不停蹄地「跑遍」廣東,並在隨後的省委全會上以「既要『騰籠換鳥』,又要『鳳凰涅槃』」描繪廣東發展藍圖,再振改革開放之初為中國「殺出一條血路」的銳氣。新帥有備而來,南粵改革發展值得期待。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鵬飛、李叢書
被坊間貼以「低調、務實」標籤的49歲的胡春華,上任兩月有餘,調研足跡已經遍佈南粵各地,全省21個地級市,截至記者發稿,他已經走完了18個。在深圳調研召開座談會時,胡春華第一次明確了廣東工作的總目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提出的「三個定位、兩個率先」:即努力成為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排頭兵、深化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探索科學發展的實驗區,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率先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
廣泛調研定治粵方略
在外界看來,憂慮症正刺痛著廣東的神經—按現有增速,江蘇將在一兩年內從廣東頭上摘取蟬聯了23年的「GDP皇冠」。2012年廣東的國內生產總值達到5.7萬億元,但廣東卻已陷入「前有風險,後有追兵」的尷尬境地:不僅自身正在經歷關鍵領域改革以及產業轉型升級的困惑與陣痛,背後江蘇、山東則步步緊迫,2011年,江蘇GDP(4.86萬億元)與廣東GDP(5.3萬億元)的差距為4,400多億元,而2012年江蘇GDP(5.4萬億元)與廣東的差距已經縮小到3,000多億元。
這也是主政廣東之後,胡春華面臨的第一個重大課題。在1月19日至21日召開的廣東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上,胡春華直面廣東目前存在的六方面不足問題:「經濟回升勢頭不夠穩固,城鄉區域發展協調性需要增強,一些關鍵領域改革尚不到位,一些幹部推動科學發展的能力有待提高,一些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少數黨員幹部違法違紀問題仍有發生。」
顯然,胡春華已經清醒地認識到,粵東西北地區的落後發展局面嚴重拉了廣東的後腿,如何挖掘欠發達地區的發展潛力、加快粵東西北地區的發展將決定著廣東未來的經濟地位。
推進工作須連續穩定
胡春華對廣東的情況進行仔細摸底之後,並沒有像外界預計的那樣立即提出新的發展思路,而是從實際情況出發做出,要求各地必須繼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加快轉型升級。「事業發展是一屆接著一屆幹出來的,各個方面的工作都有自身的規律,許多工作項目往往不是一年甚至一屆能夠完成,推進工作必須強調連續性和穩定性。」
在稍後召開的廣東省委全會上,胡春華更是直言:「不要想著新書記來了就有新思路,省委既定的部署、正在開展的工作,要繼續做好,不『翻燒餅』。」胡氏一語既出,務實作風即刻贏得南粵多方讚譽。
「廣東既要抓『騰籠換鳥』,又要推動『鳳凰涅槃』。」胡春華表示,廣東作為「排頭兵、先行地、試驗區」的地位不會一勞永逸。作為改革開放前沿,廣東還處於轉型發展的越坎爬坡階段,還沒有出現轉變的「拐點」,必須繼續推動經濟結構優化調整和加快轉型升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