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對3位應屆畢業生而言,這份獎學金豐富了大學生活。左起︰李心悅、賈昘、陳淑慧、葉澤森。 香港文匯報記者歐陽文倩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歐陽文倩)如果你獲得數十萬元巨額獎學金,你會如何運用?有醉心多媒體創作的學生,用它拍成自己第一部獲獎短片。有家境一般的內地生,用它來完成出國交流的心願,替袋鼠築路,免牠們「誤入歧途」;也有人用它來紓緩家庭經濟壓力,並為患病的父親打氣。有見獎學金影響甚大,於本學年開展的第二階段香港賽馬會獎學金亦配合新學制,把資助年期「三改四」,並為每所院校多增加1個獲獎名額。
現跟隨著名導演陳果當見習編劇的李心悅,與其說她申請獎學金,倒不如說她申請「拍攝資金」。剛於城市大學創意媒體課程畢業的李心悅,申請獎學金時就寫明「我想有錢拍畢業作品」,結果這筆獎學金助她一圓「拍攝夢」。
她除了有作品於去年「香港國際電影節」中放映外,其短片《忘語花》最近更在「鮮浪潮2012──國際短片展」公開組贏得最佳電影。
教院優異生 往海外交流
來自廣州、從香港教育學院英語教育課程畢業後獲拔萃男書院聘任的賈昘,更用這筆獎學金完成了一個到海外交流的夢想,「本來我的家境就不算特別好,家人供我來香港讀書也有些吃緊,所以第一年申請不到這獎學金時,我真的很失望」。但她再接再厲,終在第二年取得獎學金,曾到紐約聯合國總部參加世界公民計劃,與世界領袖交談。她又曾遠赴澳洲做環保義工,為袋鼠建路,引導袋鼠於適當範圍活動,減低了牠們誤食毒草的機會。
父患鼻咽癌 放棄英升大
不過,要數感受最深的,可能是於理工大學護理學畢業、現職伊利沙伯醫院護士的葉澤森。因父親患上鼻咽癌,他要放棄英國的大學學位,原本負笈海外的夢一下子驚醒過來,須回港升讀大學。儘管如此,他確立了人生方向,決心成為護士,照顧身邊人。已康復的父親亦表示,這個獎學金為他們紓緩了經濟壓力,也對他的心靈起了鼓舞作用。
配合新制 獎金三改四
賽馬會慈善項目主管陳淑慧指,自1998年起,馬會共撥款近2億港元,頒發獎學金予343位學業成績優異、熱心社會事務的學生。本學年為了配合新學制,展開為期5年的第二階段香港賽馬會獎學金計劃,每年向8大及香港演藝學院各3位本地生及1位內地生獲頒40萬元獎學金,以支付修讀4年課程學費、書簿費和生活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