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聯工商舖策略總監 黃子華
政府於上周公布遏止住宅及非住宅炒風的新措施,包括推出雙倍印花稅、非住宅物業在簽訂臨時買賣合約時需同時繳納印花稅及收緊非住宅物業最高按揭至4成等。筆者認為,政策首次推出針對非住宅物業的措施,並不是明智之舉,不但有損本港「自由經濟」之美譽,對工商舖市場影響甚大,不利本港長遠經濟發展。
恐拉高租金水平
是次政府大大增加投資工商舖物業的入場成本,影響投資氣氛,預料對工商舖摸貨市場帶來深遠影響。新措施下,工商舖物業摸貨或需繳最高8.5%印花稅,加上其他手續費,交易成本可高達約10%。如以商廈為例,1月每宗摸貨成交平均獲利約為9.47%,新措施生效後交易成本可達約10%,摸貨活動即時變得無利可圖。事實上,投資成本增加不但令短線投資者卻步,更會影響用家及長線投資者,由於入場費增加,將進一步推高工商舖買賣價,迫使業主將成本轉嫁至租客身上,拉高租金水平,有礙本港長遠經濟發展。
近年政府多次出招控制樓市,而且招數愈來愈「辣」,影響範圍愈來愈廣,是次新措施更針對與民生問題沒有直接關係的非住宅物業,而工商舖市場向來以商業模式運作,政府加以管制實大大打擊本港經濟體系,有違自由市場的原則。再者,政府出招次數過密,給人感覺倉促,尤其令一班小業主無所適從。相對新加坡相隔近1年多才再出重招,本港政府於短短4個月連出辣招,對影響樓市的穩定性及健康有一定的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