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郭浩文)恒基地產主席李兆基早前提出,他會向特區政府捐出農地,興建上車盤以協助年輕人置業,引起了香港社會熱烈的討論。十二屆全國政協主席團成員、新世界主席鄭家純昨日在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他願意效法「四叔」做法,捐出農地予政府起樓,並會以非牟利為大原則,將捐出的土地來興建公屋、居屋,協助香港有需要人士上樓。
「做生意要盡社會責任」
鄭家純昨日在北京接受傳媒訪問時表示,他很樂意響應李兆基向特區政府捐地的做法,並正在尋找適合捐予政府發展住宅的土地,並會以非牟利為大原則,平衡企業社會責任和股東利益,將捐出的農地用作興建公屋、居屋,協助有需要的香港年輕人、長者、低收入人士安居樂業,同時「一定會對得起股東」:「我認為做生意一定要在賺錢之餘,盡量盡一些社會責任。」
不過,他坦言,新世界目前仍未與政府進入實際磋商階段,會盡快展開討論,惟不敢輕言今年內能夠完成,因在尋找適合捐予政府發展住宅的土地的過程中,還涉及不少複雜問題,例如部分土地並無道路連接,及部分土地則涉及地權糾紛等,即使他願意捐出,相信特區政府也一定不會接受,「不是說有地就可以捐」。
反駁「利益輸送」論 「非牟利也有?」
香港有部分人聲稱,擔心發展商捐地予政府,會構成「利益輸送」,鄭家純反問道:「非牟利也會有利益輸送?」他強調,政府賣地批地有一套嚴格機制把關,特區政府會把捐地和日後新世界申請更改土地用途兩件事分開來看,「一單還一單」,不會構成所謂「利益輸送」的問題。
被問及除捐地以外,新世界會否發展一些小型住宅項目,協助香港年輕人上車,鄭家純認為,即使是「細價樓」,也不可以低價發售,否則難以向股東交代,但倘以巿價發售,低收入人士同樣難以負擔,達不到協助年輕人上樓的效果。
倡官商合作 增建樓速度
鄭家純又認為,特區政府自行興建房屋項目的速度及不上私人發展商,尤其要發展新巿鎮,傳統模式是「化零為整」,當局倘自行收地發展,速度一定會比私人發展商收地再向政府申請更改土地用途慢得多,「十幾年都未搞掂」,故建議政府可以和私人發展商合作,並可在批准私人發展商更改土地用途的申請時加入條款,要求發展商要為政府興建指定數量資助房屋單位,既保障公眾利益,也可以加快興建房屋的速度,如新界東北發展區,就應該採用政府與私人發展商的混合發展模式,「有咁多發展商幫你,兩三年一定起到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