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兩會報道組 徐海煒)特區政府限制攜帶奶粉出境的嚴厲措施,在全國「兩會」期間引起了人代和委員的爭議,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張德江和俞正聲,及香港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與香港代表及委員會面時也都談及有關問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行政會議成員羅范椒芬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指出,特區政府以立法方式限帶奶粉出境,是「非常時期下的非常措施」,「我希望特區政府是用這個措施換取空間和時間,去思考長遠的問題」。
羅范椒芬在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提到香港奶粉「限攜令」的問題。她坦言,水貨客是香港長期面對的一個問題,特區政府內部一直認為「立法」是最後的殺手鐧,故首先採取了多項行政措施,包括加強過境堵截,打擊水貨客集中的工廈等,有關的政策局也和奶粉入口商討論過。
協商不果唯有採非常措施
她續說,香港的奶粉供應量已由2008年1,250萬公斤,提升到2012年的4,000萬公斤,大幅增長了近3倍,她實在無法想像為何供應仍然如此缺乏。不過,在今年農曆新年前,奶粉問題已弄得香港「天怒人怨」,形勢搞得十分緊張,當局只得在「下遊」採取緩和措施,「好言協商得不到效果時,唯有用一個比較『倔』的措施」。
羅范椒芬坦言,香港是一個資本主義社會,大家都習慣以「利潤最大化」為營商的考慮,故出現有商家囤積奶粉以牟取最大利益,特區政府無法操縱這些市場上的商業行為,可能大家都知道難以改變源頭的商業經營,故很少討論奶粉供應商、零售商在奶粉短缺問題上擔當的角色。不過,她承認,特區政府沒有把源頭問題解釋清楚,也令許多內地朋友產生誤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