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以來,香港企業在內地特別是珠三角地區設廠,為推動改革開放和國家經濟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近年廣東省經濟面臨轉型,加上外圍環境波動,香港企業的發展面對困難和挑戰,包括要適應勞工保障、環境保護和技術提升的新要求,及要加強品牌建設、拓展內銷市場等。
我們認為,國家應在政策上支持香港企業適應新形勢、謀求新發展,這有利提高國民經濟的多樣性和抗逆能力,也有利促進落後地區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具體分析,我們認為可在四個方面協助港企面對困難和挑戰。
籲推港與內地品牌互認合作
首先,內地市場幅員廣大,潛力優厚,但要打開品牌的知名度並不容易,加上不同地區的市場情況各異,中小企在營銷推廣方面困難較大。我們建議推進香港與內地品牌的互認與合作,內地商務部門可考慮對香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品牌認證,給予官方的認可。商務部的《關於促進中國品牌消費的指導意見》提出,要在內地打造「品牌推介公共服務平台」,我們認為可將港澳地區的品牌作為其中一個類別,納入推介範圍。另外,在內地,包括邊境地區,可設立香港產品的長期展銷中心,並為設於邊境的展銷中心提供通關便利。
倡設「港澳企業內銷保稅區」
第二,港企產品內銷,需要先繳付增值稅,資金流轉度減低;一旦貨品沒有市場,要辦理退稅手續極之繁複,港資中小企往往因而對內銷卻步。我們建議在內地主要城市設立「港澳企業內銷保稅區」,容許港澳企業可先把貨品運進保稅區,待提貨交付客戶時才繳納增值稅,若貨品最終未能出售,企業可撤貨而不必繳納增值稅,從而避免先交增值稅而導致的資金壓力。
減增值稅勉中小企轉型升級
第三,近年不少在內地的港資中小企嘗試轉型升級,卻面對實際的資金困難,例如購置昂貴的新設備和機器便需大量資金,再加上相關的關稅和增值稅,負擔沉重,雖然部分高新科技工業進口設備可免關稅,但仍要繳付17%增值稅。我們建議減輕中小企業為入口高新科技工業設備而支付增值稅的負擔。
滯後地區設工業園吸傳統產業
最後,由於廣東經濟發展漸趨成熟,加上生產成本急漲,部分仍然依賴低成本競爭的傳統產業除了遷離珠三角,難有出路,因此有需要,也值得探討在內地其他地區,特別是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的地區,設立工業園區,吸納這些傳統產業。兩地政府與香港企業界可共同研究規劃,在內地待發展地區設立向港資企業提供政策優惠的工業園,讓港商專擅的一些傳統工業得以繼續營運,並推動當地經濟發展。在發展有關工業園時,應容許港企參與園區內的物流、倉儲等後勤支援業務,確保配套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