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 中國外匯投資研究院院長譚雅玲對本報表示,中國在金磚五國應急基金中出資四成,說明中國國家實力和國際地位的上升,是一種國際擔當的表現,出資多少影響到話語權的份量。但在金磚五國內部,俄羅斯、印度與中國多有競爭,中國還要適應五國間不同的發展環境,不能當只出錢,不得實惠的「冤大頭」。
譚雅玲表示,金磚五國成立開發銀行和應急基金的初衷,都是基於新興市場國家目前的壓力考慮的。新興市場各方面並不完善,國際對沖基金、投資高手紛紛瞄準這些新興國家,國際熱錢囤積於此,金磚五國抱團取暖,對參與國或是世界而言都是好事。
外匯儲備方式 遇事「應急救火」
譚雅玲認為,「金磚國家的外匯儲備庫」是類似於「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機構,是為了應對金融危機。談成這兩個機構,不僅對金磚國家內部的金融合作,也是對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非常好的補充,會對金磚國治理發揮重要作用。
談及五國金融合作前景,譚雅玲對開發銀行並不樂觀。她指出,從世界現有的開發銀行模式來看,多為地域性。金磚五國跨地域,個性更突出,各國之間社會經濟差異、發展水平並不相同,每個國家利益考量也不盡相同,開發銀行即使建立成效也未必好。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接受本報採訪時表示,應急基金是一個「防火牆」、「貨幣池」,是一種外匯儲備的方式。當各國經濟出了問題,能夠「應急救火」。
中國戰略考量 毋需「斤斤計較」
針對有觀點認為,中國往往在國際上「錢多」,做了「冤大頭」。陳鳳英表示,中國承諾出資,是外匯儲備的一種形式,並非無償提供,也談不上損失。國際合作不能用斤斤計較的方式看得失,中國維護金磚五國新興市場的穩定,也是一種戰略考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