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林淑儀:演好各自角色 全民圓中國夢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林淑儀強調,自己從不認同政協是「政治花瓶」、「投票機器」的說法。 香港文匯報記者彭子文 攝

 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訊(記者 鄭治祖)今年全國「兩會」的一大焦點,是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時發表的「中國夢」重要講話。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工聯會會長林淑儀在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訪時指出,政府肩負了帶領國民實現中國夢的責任,需要不斷改革,尤其是要依法施政、執法嚴謹,並改善在發展過程中出現的法治、民主、人權等問題,但最關鍵的,是全國上下都要團結一致,扮演好各自的角色,才能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全國人大會議閉幕時發表的重要講話,提出了「中國夢」,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林淑儀在接受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訪時指出,要實現「中國夢」,政府需要扮演建設、完善制度的角色:「大家都希望國家朝著這個方向發展:政府要不斷改革,依法施政,執法要嚴謹,要改善法例,改善民主人權各方面的問題。」

喜見中央政府推行施政新風

 她特別提到,今年全國「兩會」會風與過去不同,宴請大幅減少,會議形式也變得簡潔,發言少了口號、套話,場地布置也簡單了不少;政府公務員改變作風,以民為本,重視讓國民富起來多於自己富起來,他們的心態對於國家未來發展至關重要,自己會看看中央政府能夠堅持這種作風多久。

 林淑儀認為,要將中央新領導集體的施政新風貫徹到底,中央政府進一步加強監管官員的制度,是十分重要,「自我約束是最沒有保證的」,絕不能因擔心實行起來牽連甚廣而窒步,又認為貪污舞弊、揮霍公帑的問題往往出現在地區的第一把手身上。

倡各省巿最高官員公示財產

 她說,「雖然你說他們未至於中央官員那麼高級,但他們在當地是頭頭,是第一把手、第二把手、第三把手,是能夠掌握很多資源的人來的。某種程度上,可能中央大員都沒有他們那麼大權力」,故她建議各省巿的最高級官員,都應該與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起申報、公示財產。

 不過,林淑儀強調,要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於全國上下團結一致,尤其新一代國民自我意識強烈,不再接受「說一就一,話二就二」的領導形式,希望新一代領導人施政要更加公開透明,例如自己早前乘計程車時,與司機聊天,發現對方也非常熟悉、關注國家發展情況,對GDP數字、近年升跌都了如指掌,反映不僅政協委員,就連普通國民的主人翁心態也非常強烈。

 她說:「凝聚上下國民是重要的,只講口號不行……一定要所有上下國民知道我們的發展方向,知道要實現振興中華、復興中華,中國夢,政府有政府的角色,國民有國民的角色,不是所有都是政府的角色。政府能夠做的,就是如何帶領國民實現中國夢。」

讚政治協商制度符中國國情

 被問及人大、政協長期被部分港人指為「橡皮圖章」,但今年「兩會」頻出現高棄權票、高反對票的場面已令不少人改觀。林淑儀強調,自己從不認同政協是「政治花瓶」、「投票機器」的說法,並舉工聯會為例,指工聯會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每年「兩會」前都會開會,審視工聯會在內地設立的諮詢服務中心收集回來的意見,分析具普遍性的問題,並寫成提案或建議,在全國「兩會」時提交,「政協委員既然獲得國家任命,就應該盡職守責反映社情民意,對有問題的政策寫提案」。

 她強調,世界各國的人口、地域、民族特性、經濟模式都不同,中國應該發展出一套適合國情的政治體制,並根據實際情況與時並進,逐步完善,政治協商制度正是適合中國國情、中華民族特色的政治制度:「中國人講中庸之道,有咩事自己人傾掂佢,與西方的『非你即我』很不同。」

相關新聞
習近平:應對經濟下行 尋找新增長點 (圖)
金磚國千億美元應急基金 中國出資41% (圖)
增加話語權 不做「冤大頭」
彭麗媛時裝 定製非賣品 (圖)
今年重點工作 國務院治污攻堅
依法治軍 解放軍「四十條軍規」出台 (圖)
《新規》增減內容(部分)
專家解讀:從嚴治軍 軍法如山
殲20戰機首掛彈亮相 (圖)
滬漢小學門口砍人 2死11傷 (圖)
疆涉恐怖活動 20維族人判刑
深地陷遇難保安 原計劃兩月後結婚 (圖)
雲南省長訪東盟三國促合作
胡春華:擴大廣州樞紐輻射力 (圖)
陳世炬任中辦副主任
台灣南投6.1級強震 1死86傷 (圖)
台灣南投地震位置圖 (圖)
特寫:搖晃20秒 民眾嚇暈 (圖)
在台中香港旅行團安全 (圖)
國台辦:兩岸政治對話 民間可先行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