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3月28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內地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政協文史館 風雨半世紀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3-28]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中國政協文史資料展。

 中國政協文史館坐落於被譽為「首都金融中心區」的北京金融街上,毗鄰全國政協禮堂。淡褐色的牆體與政協禮堂建築風格遙相呼應,與後面幾棟政協辦公樓共同構成一組既有歷史文化內涵又有現代特色的標誌性建築群。

 中國政協文史館是人民政協光輝歷程和重要成就的展示窗口。

 半個多世紀以來,人民政協文史資料工作經歷了創建、停頓、恢復與繁榮四個階段,至今已徵集各類史料近80億字,編輯出版50多億字,構建起中國近現代史的珍貴寶庫。

首任主任委員范文瀾

 1959年4月29日,第三屆全國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閉幕的當天,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周恩來在招待60歲以上政協委員的茶話會上提出了戊戌以來的「歷史資料要從各方面記載下來」的建議,同年5月12日,周恩來主持召開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一次常委會議,通過了成立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的決定。歷史學家范文瀾任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根源、王世英、楊東蓴、申伯純、顧頡剛為副主任委員,王伯祥等40人成為首任委員。

 1959年,最高人民法院首批特赦原國民黨和偽滿洲國戰犯。1961年2月8日,周恩來在中共中央統戰部《關於首批被特赦戰犯溥儀、杜聿明等人的情況安排意見》上批示:「在北京的七人,第一步一律聘為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專員。」同年春天文史專員室成立。

 至1966年前,有18個省級政協先後成立了相應的機構,全國性文史資料徵集工作初步展開。全國各級政協共徵集各類親歷、親見、親聞「三親」史料2.05億字。全國性的文史資料工作局面初步形成。

劫難後萬物重生

 1966年,中國遭遇「文革」大劫難,文史資料工作未能倖免,停頓十餘年。

 撥亂反正,萬物重生。1978年,各級政協先後恢復工作,通過大力搶救和徵集「三親」史料,文史資料工作出現了快速發展的局面。全國政協相繼創辦文史資料出版社、《縱橫》雜誌,並先後召開第三、第四、第五次全國文史資料工作會議,提出高舉愛國主義旗幟、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

 1983年5月3日,全國政協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港澳台及海外史料徵集組成立。海外史料徵集工作陸續展開。

 1984年7月,全國第一次文史辦主任會議在山西太原召開,會議轉變了文史資料稿件僅以散篇刊行的傳統模式,迎來了全國大協作的新局面。

 1985年5月,全國政協港澳台及海外徵集組派員到香港澳門考察,徵集和交流港澳文史資料。

 1989年8月,全國暨地方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會議在北戴河召開。文史資料的專題化、系列化和全國性、區域性大協作繼續蓬勃開展,其中最為重要、最有影響的成果是《中華文史資料文庫》和《文史資料存稿選編》的編輯出版。

與時俱進謀新局

 進入21世紀後,文史資料工作不斷與時俱進,出現了徵集內容和出版形式多樣化的新局面。

 2007年11月2日,全國政協文史工作座談會在北京召開。時任全國政協主席的賈慶林在講話中指出:「文史資料工作深深扎根於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的偉大實踐,在人民政協事業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會後頒發了《政協全國委員會關於加強文史資料工作的意見》。進一步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文史資料工作的指導方針、原則、要求和任務。

 人民政協文史資料事業的發展,凝聚著幾代政協委員和文史資料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逐步進入了黃金發展階段。香港文匯報•人民政協專刊記者 王曉雪

相關新聞
習近平:應對經濟下行 尋找新增長點 (圖)
金磚國千億美元應急基金 中國出資41% (圖)
增加話語權 不做「冤大頭」
彭麗媛時裝 定製非賣品 (圖)
今年重點工作 國務院治污攻堅
依法治軍 解放軍「四十條軍規」出台 (圖)
《新規》增減內容(部分)
專家解讀:從嚴治軍 軍法如山
殲20戰機首掛彈亮相 (圖)
滬漢小學門口砍人 2死11傷 (圖)
疆涉恐怖活動 20維族人判刑
深地陷遇難保安 原計劃兩月後結婚 (圖)
雲南省長訪東盟三國促合作
胡春華:擴大廣州樞紐輻射力 (圖)
陳世炬任中辦副主任
台灣南投6.1級強震 1死86傷 (圖)
台灣南投地震位置圖 (圖)
特寫:搖晃20秒 民眾嚇暈 (圖)
在台中香港旅行團安全 (圖)
國台辦:兩岸政治對話 民間可先行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內地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