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國興批現時機制只加不減,認為港鐵必須凍結票價,並且考慮減價。香港文匯報記者黃偉邦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當局與港鐵檢討票價可加可減機制仍未達成共識,昨日有立法會議員、學者及關注團體代表出席電台節目,討論港鐵票價問題。有議員表示,港鐵過往幾年盈利均超過100億元,去年純利為135億元,在此情況下仍要加價實在不合理也不能接受,他建議港鐵票價機制應加入工資中位數及通脹等因素。關注團體代表認為,新票價機制若加入盈利及市民負擔能力等因素,相信終將降價。另外,有學者認為港鐵加價引起社會強烈反響,也損害港鐵形象,建議未來應設立盈利過多不啟動,以及增幅不會高於整體薪酬加幅等機制。
立法會交通事務委員會委員、工聯會立法會議員王國興表示,工聯會的觀點是港鐵必須要凍結票價,甚至應當考慮減價。他認為現時的機制只加不減,情況不能接受,認為應設立票價穩定基金,亦希望機制參考廣大市民的實質工資,而並非運輸業工資指數;他又建議港鐵票價機制應加入工資中位數及通脹等因素。
理大土木及環境工程學系副教授熊永達相信,雙方的爭持關鍵在於方程式是否加入港鐵開支的敏感地帶,他估計政府也正堅持在懲罰機制下向管理層「開刀」。他指若按現時機制計算加幅將為3.2%,形容增幅比較平和但不智,會引起社會強烈反響,損害港鐵在國際上的形象。
熊永達:現機制惹社會不滿
熊永達認為,現時機制的可預測性及透明度高,優點應保留,而未來機制應設兩個上限,包括盈利過多不啟動,以及增幅不高於整體薪酬加幅的機制,抑制港鐵票價加幅。
民間監管公共事業聯委會發言人蔡耀昌指,港鐵過去幾年的純利均超過100億元,2011年更超過150億元,去年客運業務純利也超過50億元,如此高的利潤,實在沒有加價理由。他表示原有的調整機制中遺漏許多因素沒有考慮,而當局又遲遲未公布新機制,相信若加入盈利及市民負擔能力等因素,港鐵最終將會減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