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各地政府都不斷透過各種方法教育民眾捐贈器官。圖為器官移植手術。 資料圖片
——公共衛生+今日香港+全球化
隨著社會人口老化及慢性疾病日趨普遍,世界各地器官短缺。近期有報道指,香港去年器官捐贈人數達到新高,但仍大幅落後輪候人數。有人建議,香港應效法部分西方國家採取「默認捐贈」模式,假設全部市民同意死後捐出器官,不同意者要以書面形式提出「不捐贈」意願。到底有何因素影響港人器官捐贈的決定?「默認捐贈」模式在港又是否可行?下文將作探討。 ■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李浩彰
議題探索:今日香港(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1:生活素質
探討主題:香港維持或改善居民的生活素質的發展方向如何?
• 香港居民對不同層面的生活素質的優次有甚麼不同看法?
• 哪些方面的生活素質被視為最重要?哪些被視為最急切的需要?甚麼人可作出相關的決定?為甚麼?
議題探索:公共衛生(按教育局課程指引)
主題2:科學、科技與公共衛生
探討主題:科學與科技在何等程度上可以促進公共衛生的發展?
• 在公共衛生的範疇,科學與科技的發展如何受不同因素影響及引發哪些議題?科學和科技研究的成果如何受到尊重和保護?
• 社會各界、政府及國際組織在維持及推動公共衛生方面會面對甚麼挑戰?
新聞背景:東南亞靠「自願」歐要「默認」
目前,全球移植器官的來源主要依賴民眾捐贈,待其離世後將有用器官捐給有需要人士。現時,香港採用「自願捐贈」模式,有意在身故後捐出器官的市民,先要填寫一張器官捐贈卡並隨身攜帶,讓醫護人員在施救無效時適當處理器官,其他採用這種方式的國家或地區,還有加拿大、美國、英國、澳洲和絕大部分東南亞國家等。
歐洲國家則大多採用「默認捐贈」模式,政府假設所有民眾在死後同意捐出器官,不同意者要以書面形式提出「不捐贈」意願,但最終是否捐獻器官則會尊重家屬決定。目前全球至少有超過20個國家或地區採用「默認捐贈」模式,包括瑞士、法國、意大利、比利時、西班牙及新加坡等。
小知識: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
2008年,衛生署設立中央器官捐贈登記名冊(Centralised Organ Donation Register),方便有意捐贈器官者自願登記,令其在身故後捐贈器官的意願得以妥為記錄。該名冊可讓與器官捐贈有關的醫護人員在病人身故後得悉其捐贈器官的意願,亦能令捐贈者家屬知道去世親人遺愛人間的心願。 ■資料來源:衛生署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