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退休中產金女士(中)感近幾年的通脹直線上升,令積蓄天天縮水。李女士(右)為省錢買飯,把醫期延後。 香港文匯報記者廖穎琪 攝
——85%人受困擾 月入不足1萬發病風險高8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通脹可誘發焦慮症,甚至加劇病情,形成抑鬱症,更甚是產生自殺傾向,危害生命。通脹影響層面廣泛,食物貴到基層市民買不落手,中產退休人士積蓄天天縮水,但食物和交通等是必須開支,且每天都須面對,久而久之誘發焦慮症(GAD)。一項調查發現,全港85%人因通脹受到困擾,低收入人士的影響最大,每5人就有1人發病。有精神科醫生建議加強家庭醫生培訓,及早找出初期焦慮症患者,避免因延誤醫治導致抑鬱症。
中文大學於2011年10月至12月進行全港首個有關通脹與情緒健康的研究,以電話訪問5,118名成年港人,並於昨日公布調查結果。結果發現,有84.8%受訪者因通脹受到困擾,換言之,以此推算,超過6百萬港人受到不同程度的困擾。研究又發現,稱受通脹「幾大/好大」影響的受訪者,焦慮症發病率高達11.4%,是其他受訪者2.6%的4.4倍。
就家庭收入而言,對月入少於1萬元的受訪者影響最大,每5名稱受通脹影響的受訪者,就有1人發病,發病風險是其他受訪者近8倍。而在焦慮症患者中,62.2%稱受通脹「幾大/好大」影響,其餘37.8%稱「少少/無」影響。
貧母延期就醫 「食飯更重要」
現年52歲的李女士6年前工作時撞傷頭部,失去工作能力,更患上創傷後遺症,現靠兒子月入1.1萬元過活,兩母子生活拮据,她說:「除了煲湯,已幾年無買牛肉、豬肉,太貴,行了幾次都是買唔落手,看到(價錢牌)心都寒了」。李女士的31歲兒子現時單身,「拍拖要使錢,試過想死,覺得自己是個仔的包袱」。目前,公立醫院的焦慮症需排期約1年,但百多元的診金對李女士來說也太多了,她於是延期就醫:「當然是食飯重要齱A飯都無錢開,仲睇醫生?」
退休中產婦 積蓄縮水想死
通脹持續高企,不止基層市民感受深,連退休中產金女士也感近幾年的通脹令積蓄天天縮水,雖然現時仍有逾10萬元「老本」,但都「不敢諗仲可以用幾耐,一諗就擔心」,她曾因焦慮症和抑鬱症而產生輕生念頭,現時要「鎖住窗花,掉鷘穈矷v。
專家:要改變災難化思想救生
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一級執業臨床心理學家郭碧珊在昨日記者會上建議,患者可想辦法改變災難化的思想,「例如為省錢而買熟到差不多爛的水果,不要覺得自己很慘要吃爛水果,可以換個角度,一買便吃,是精明消費」。中大香港健康情緒中心主管李誠指出,焦慮症延誤醫治約1年便可有機會導致抑鬱症,甚至形成自殺傾向,他估計現時每10名家庭醫生便有1至兩名可診治初期情緒病,建議加強家庭醫生培訓,從社區層面找出初期焦慮症患者,及早治療,避免症情惡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