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4月24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家是香港」運動 聚歸屬感釋正能量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4-2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林鄭月娥(右八)聯同8位局長為「家是香港」運動揭開序幕。 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政府夥170組織辦480活動 CY信齊心可解各樣問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特區政府推出由全港公眾參與、共同推廣團結互助及關愛精神的「家是香港」運動,至今有170個組織成為「夥伴機構」,料未來8個月在全港各區舉行逾480個活動,頭炮是由本周五開始,各問責官員及18區區議員一連三日在港九新界進行清潔行動。行政長官梁振英昨日表示,「家是香港」運動是希望凝聚港人歸屬感和正能量,深信一家人只要齊心一意,無分彼此,香港的各樣問題必定可以解決。擔任活動專責小組主席的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則強調,活動旨在為香港注入正能量,加強香港社會的凝聚力,推廣關愛、互助和團結精神。

林鄭月娥昨日就聯同8位主要官員,以及約250名來自工商界、非政府組織、義工組織、文化及體育團體、制服團體和半官方機構等逾170個組織的代表,共同為「家是香港」運動揭開序幕。會上,林鄭月娥及一眾局長為運動的標語和標誌揭幕,並聯同學生合唱團同唱《獅子山下》。嘉賓們在會前亦參與了現場繪畫(Art Jam)活動,並把他們的作品拼貼成啟動禮背景板上兩幅大型城市景觀圖,象徵大家共同建設香港。

攜手打拚才有今天大都會

 梁振英昨日在網誌就以《家.Home.Family》為題撰文,細說「家是香港」運動的理念。他說,香港過去被視為「暫居地」,不同背景、不同階層、不同國籍的人到這裡暫住,觀望著何時可以「返鄉下」,或移民他國。留在這片土地上的香港人,來自五湖四海,攜手並肩,和這個城市乘風破浪,共同成長,孕育「獅子山下」的精神,打拚出今天的大都會。

「700萬人同呼吸共命運」

 他續說,這份同舟共濟的情誼,不是房客關係:「我們與香港的關係,再不是空間關係,是一份感情關係。這種感情,使得『家』這個字有了新的含意。過去我們說『家在香港』,是一家幾口生活在香港,香港是幾百萬個家庭的『home』。今天,我們說『家是香港』,這個『家』說的是『family』,是『家庭』的『家』,是700萬人同呼吸,共命運,同屬的一個家。」

四主題呼應施政報告方針

 梁振英強調,他提出「家是香港」這個願景,就是希望凝聚不同國籍、不同宗教、不同背景,以至在外地工作的香港人的歸屬感和能量,讓香港人在互相關懷和互相扶持下不斷進步,其中4個主題和他《施政報告》中就體育、文化、扶貧助弱、環保等施政方針呼應,而精粹在於民間參與,希望透過活動調動民間的正能量,加強社會的凝聚力,並發揮協同效應,喚起市民對這個家的關愛和承擔。「我們或許沒有共同的過去,但我們肯定有共同的未來。一家人只要齊心一意,無分彼此,香港的各樣問題必定可以解決」。

林鄭盼注新動力 應對新挑戰

 林鄭月娥在昨日的啟動禮上致辭,強調特首經常鼓勵官員落區,即使有衝擊也要堅持落區,新一屆政府面對很多挑戰,但事實上香港亦有好多好人好事,很多團體在關懷社會,加上今年是抗擊沙士10周年,10年前港人面對沙士,齊心無分彼此,令社會極快復元,故此政府決定啟動「家是香港」運動。

 她期望,運動能在香港凝聚到非常之「家」的感覺,希望香港的700萬人都是一家,大家都能夠發揮「正能量」,為我們香港這個社會注入新動力。

 同時,鼓勵市民重新聚焦香港的優點,讓他們意識到這個家是個宜居和優質城市,從而增添市民對這個家的自豪和歸屬感。

 目前,運動的《活動一覽表》已載列480多項節目及活動。當局昨日已為此推出配合本運動的專題網站www.hkourhome.gov.hk,以及YouTube專頻:www.youtube.com/hkourhome。

相關新聞
港人愛心洋溢 兩日捐1.2億賑災 (圖)
中聯辦昨代收各界捐款
中聯辦賑災專戶
反對派圖阻億元賑災撥款
特首:愛同胞表關心 加強跟進撥款運用
跟進綿中拆卸 200萬回撥基金
工聯旺角募捐 周六街頭再籌錢 (圖)
港紅會:國際核數機構審計
民政部:反饋監督善款到位
港澳援助資金川專戶儲存管理
香港文匯報基金
70噸吊臂車翻側 司機困句鐘 (圖)
呃租津案:曾景文派英進修 租津離奇增近倍 (圖)
原法例無禁公僕互租物業 (圖)
涉偽造證明書 11驗車員被廉署起訴
曾蔭權半山單位鄰居遇竊
警破無牌按摩院拘3女 (圖)
前廉政專員湯顯明涉公帑送禮
缺席民間電台聆訊 楊匡被通緝
公路拉橫額擋車 社民連5人押後審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