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罷工事件已發展至不單純是孤立的工業行動,也不單純是勞資糾紛,而是社會運動、政治行動,且有外國勢力介入的跡象,更有可能演化為「佔領中環」的預演,社會各界對此都要高度警惕。碼頭工潮公開打出「階級鬥爭」的旗號,從佔領碼頭到包圍長江中心,從在長和系旗下店舖呼籲罷買,到包圍李嘉誠私人住宅示威,再到闖進長江中心,其政治化和激進化不斷升級,已經嚴重超越資本主義民主制度底線,侵犯企業的所有權,侵犯公民的人身自由和住宅,打擊工商界對香港的信心,葬送香港的繁榮穩定,從根本上破壞「一國兩制」。
在20世紀中後期,英國最有權勢的力量是工會,工會組織罷工的時候沒有人敢反對,工會動輒罷工,不厭其煩地要求加薪、福利和帶薪休假。由於英國工會在二戰之後多次罷工運動屢屢得勝,其工會頭頭在工會會員中贏得了很高的威望,他們早已經脫離普羅大眾的經濟地位,從待遇上看堪稱工人貴族。工會的專職幹部享有高薪,英國工會領袖傑克.瓊斯(Jack Jones)曾被認為是比首相更加有權力的人,外號稱「瓊斯皇帝」。工會曾經逼迫威爾遜讓步,讓保守黨的希思倒台。這樣一個幾乎沒有制約的力量,讓英國不堪重負,在某程度上由於工會的操作,導致英國的衰落。
香港當前的罷工事件是政治行動
勞資爭議(Labor dispute、Labor unrest)或稱勞資糾紛,泛指勞方與資方雙方基於協約、契約之規定,為爭取各自權利而衍生的種種爭議。如果勞資糾紛談判無果,或會導致罷工行動。
貨櫃碼頭工潮延續近一個月,本周三近百名示威者手拖著手包圍中環長江中心,有激進組織人士闖入長江中心7樓,拉起寫上「為富不仁」字句的橫額示威,意圖強迫長和主席李嘉誠回應工潮事件。碼頭工潮從佔領碼頭到包圍中環長江中心,從在長和系旗下店舖呼籲市民罷買長和系產品,到包圍李嘉誠私人住宅外示威,再到闖入長江中心,其政治化和激進化不斷升級,已經嚴重超越資本主義民主制度的底線,即公民言論自由(包括不發言)權利及私產受保護權利。工潮公然打出「階級鬥爭」旗號,使用「文革式批鬥」方式,將香港本來和諧的勞資關係,變為勢同水火的敵我關係,這絕非香港勞資雙方之福,也嚴重損害香港整體利益,社會各界對此都要高度警惕。
貨櫃碼頭工潮拉鋸近一個月,近日更越鬧越僵,牽連亦越來越廣。香港國際貨櫃碼頭公司(HIT)多次刊登聲明,批評工會糾結群眾,圍堵和黃主席李嘉誠寓所及旗下零售店舖,是蓄意把工潮政治化。
職工盟先罷工並拒絕勞工處調解
香港的勞資關係一向和諧,這點從數字上反映出來。過去許多年來,以每年每千名受薪僱員計算,香港因為罷工所損失的平均工作日數僅為0.05日,屬於全球最低之列。但香港現在的情況,與20世紀中後期英國的情況類似,甚至更為複雜與嚴重。李卓人雖然不能與「瓊斯皇帝」相比,但對香港勞資關係的損害,卻是相當嚴重的。
調解是解決勞動糾紛的有效及重要方式。過去香港60%以上的勞動爭議,是由勞工處調解處理的。從其他地方的實踐看,調解是解決勞動糾紛的重要方式。在英國, 75%以上的勞動爭議是由公共機構ACAS調解結案的。但是,李卓人和職工盟今次策動的碼頭工潮,是拒絕勞工處的調解處理,而且似乎是採取先罷工後談判的手法,意圖壓迫僱主接受職工盟的苛刻條件,這與勞資糾紛談判無果才會導致罷工行動的常態大相徑庭。亦可能因此之故,和黃集團董事總經理霍建寧點名批評職工盟李卓人「帶埋一班人蟆等@界」,根本不想有結果。李卓人和職工盟先罷工的做法,並且在行動中高呼「李嘉誠還錢」等口號,亦的確給外間感到「帶埋一班人蟆等@界」,有異於一般罷工的意味。這種罷工方式,對香港貨櫃業雪上加霜,隨著不少貨物受工潮影響逐步調離香港,貨櫃碼頭業務衰退,高寶成為工潮中第一個被迫結束營業的外判商。
勞資糾紛最重要的是雙方提出的要求和條件要合情合理,而非獅子張大口或過分苛刻,強人所難。但是李卓人和職工盟提出加薪兩成,實屬開天殺價,十分離譜,若然資方被迫屈服,勢將掀起倒閉潮。HIT呼籲工人與外判商聯繫,考慮5+2加薪方案,這才是合情合理的提議。李卓人和職工盟提出的20%加薪幅度,整個商界都頂不住,如此過高的要求,只會把香港商界搞垮,徹底砸爛香港打工仔的飯碗。
大搞「文革」批鬥歪風令人警惕
李卓人和職工盟製作李嘉誠與和黃管理層人士的「大頭相」,在上面塗寫「妖」和「貪得無厭」等人身侮辱字句遊街,這是對公民權利、尊嚴及人格的嚴重侵犯。令人憤慨的是,在內地已徹底否定「文革」30多年後,在資本主義的香港,李卓人和反對派卻公然大搞「文革」批鬥歪風。試想,若香港重蹈「文革」覆轍,不僅民主法治蕩然無存,而且投資者亦會對香港失去信心。經濟民生會傾向崩潰邊緣。因此,香港當前的罷工事件並不單純是孤立的工業行動,也不單純是勞資糾紛,而是社會運動、政治行動,且有外國勢力介入,並有跡象顯示是「佔領中環」的預演,香港社會各界對此都要高度警惕。
筆者希望在短期內有新外判公司出現與HIT簽立新外判約,接收罷工工人返回崗位重新復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