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2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筆走波瀾:本.拉登的竊笑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02]     我要評論

李鍾洲

 有家室、有夢想、前途無限的年輕人,要遇到何等打擊和挫敗,始喚醒心中的魔鬼和獸性,淪為冷血殺手和社會公敵?血洗波士頓馬拉松的塔梅爾蘭和焦哈爾,本身的經歷已演活一齣悲劇,不只是良知與人性黑暗面的掙扎,更是現代人身份認同感的崩潰,背後隱約可見「恐怖大亨」本.拉登一臉得意的竊笑。

 美軍擊斃拉登轉眼今屆兩年,「基地」組織元氣大傷,但全球恐怖活動從未平息。極端勢力在中東和北非繼續招兵買馬,利用社交網站散播極端思想,教授製造炸彈和策劃恐怖活動的方法,慫恿獨狼式恐襲。事實證明,恐怖活動「碎片化」防不勝防,襲擊來得毫無先兆,塔梅爾蘭兄弟犯案前竟逃過親友和執法人員的法眼,即見一斑。

 生於俄羅斯車臣,再舉家移民至達吉斯坦,兩兄弟童年在戰禍中度過,這是身份認同感最關鍵的青少年時期。顛沛流離的成長經歷、伊斯蘭和基督教文化鴻溝帶來的衝擊、遲遲未能入籍和融入美國生活,在他們內心深處埋下不安的種子。他們或許曾自問︰「我到底是誰,車臣人、穆斯林、俄國人還是美國人?我的人生屬於哪裡?」

 無限困惑之中,他們找到拉登主義,心中的魔鬼被喚醒。拉登教條是赤裸裸的「文明衝突論」,他曾聲言車臣問題源於西方對伊斯蘭世界的戰爭,而焦哈爾接受盤問時,就坦言放炸彈是為報復美國向阿富汗和伊拉克開戰、殺害穆斯林。一位是「恐怖大亨」,另一位是本來寂寂無名的少年,兩者口徑如出一轍,證明拉登雖死,「拉登主義」不滅。

 簡而言之,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空,一片值得在危難中誓死捍衛其領土和價值觀的土地。塔梅爾蘭兄弟苦苦尋求歸屬感,無奈找到的只是失落和絕望。在精神流浪的過程中,最後作出無法挽回的選擇,讓「拉登主義」填補了身份的空白。

 從這個意義上說,人類社會必須思考如何去消除「拉登主義」滋生蔓延的土壤。惟如此,才不會喚醒新的塔梅爾蘭兄弟,才不會喚醒新的魔鬼。

相關新聞
崔天凱:美莫搬日本石頭砸己腳 (圖)
怒斥日政客右翼言行 (圖)
特稿:「問題殺手」崔天凱大使
專家解讀:「石頭論」意在提醒美日
長春偽滿皇宮 辦日侵華証物展 (圖)
中日韓環境部長會 華改副部長參加
蘋果發170億美元債派息
百仕通讚蘋果醒目 巨企料仿傚
俄富豪愛啃「蘋果」 掃1億美元股票
美歐料維持寬鬆 「5月沽」或不適用
美股直擊:私企新增職位遜預期 美股早段跌50點
美資產最大外國買家 中國僅次日本
多國「五一」示威 孟工人促吊死塌樓東主 (圖)
斯洛文尼亞降至垃圾級 恐成第6求援國
愛麗舍宮拍窖藏紅酒補財赤 (圖)
德反擊法國:歐最大問題兒童 (圖)
波士頓恐襲:涉事後助清理宿舍 魔弟3同學被拘 (圖)
筆走波瀾:本.拉登的竊笑
美樓房火災 波士頓大學華裔女生遇難
涉干預內政 玻利維亞驅逐美代表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