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4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書法家張培基 培蔥鬱丹青 基深厚底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04]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張培基醉心書法,每晚要練兩、三個小時才罷休。

 他是書法家,亦是作家,溫文儒雅的外表下,蘊藏著一顆赤誠的文學之心。

 作為學者,他堅守內心的高潔信仰;而立身政壇,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他更執著追尋自己的中國夢。

 他的身份很多,上海市政協副秘書長、上海市書法家協會楷書專業委員會副會長、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但他對文學的追求、對自我的磨練卻始終如一。他字如其人,有俊秀飄逸的神形,亦有剛勁硬朗的風骨。他是張培基。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顏菁、秦川

儒雅的外貌、溫和的談吐,加上一手好字,旁人很難想像,張培基在成為文學名家前,曾經歷過軍隊這個大熔爐的摸爬滾打。

 「沒有天才,只有汗水」,這是張培基對文學之路的肺腑感言。

從戎不棄筆

 在少年求學時期,張培基便開始最初的文學積澱。有幸受本是書法家的語文老師言傳身教的薰陶,又受幾位畫家影響,他中學時就開始學畫練字,根基扎實。

 中學畢業後,他進入慈溪文化館開始美術創作。小荷才露尖尖角,張培基十九歲時已正式展出國畫作品《不愛紅裝愛武裝》,很快就收到浙江美院的入學通知。但隨之而來的,還有一份部隊的入伍通知書。

 一個艱難的選擇擺在張培基面前,是到高校深造還是參軍從戎?面對人生的抉擇,從小即受「好男兒當兵保家國」的豪氣激勵的他,毅然投身到部隊的大熔爐裡去經受鍛煉。

 軍隊是所大學校,這一點都不假。在軍區空軍機關當兵,張培基的視野開闊了,經歷豐富了,接觸面寬廣了,領悟力也深邃了。他結識了很多閱歷和經驗都超然的人,比如電影劇本《大決戰》的作者、一對軍旅夫婦。他也涉獵了很多文學和藝術的知識,比如雜文、散文、紀實文學、書法、繪畫等。經過「熔爐」中的錘煉,他攀上文學的新台階。

 頻繁的出差,張培基沒有叫苦,反把這當作學習和充實自己的機會。他與各式各樣的人聊天,了解情況、積累素材,然後埋頭筆耕、勤奮創作。他筆下的題材愈來愈豐富,寫男人女人,寫伊拉克戰爭,寫風波迭起的日本政壇……

 這一時期,張培基有十幾部著作、幾百萬字的作品湧現,成為很有名氣的軍旅作家,也是文壇中響噹噹的人物。

書法圓舊夢

 張培基在文學創作中看大千世界,品百味人生,漸悟世態人情哲理。

 少年初練書法時,他曾經迷茫糾結過,寫好的作品得不到認可,不知道苦練的出路何在。而在部隊的多年歷練,卻讓他茅塞頓開,逐漸明白到書法與文學創作、與畫畫間的相通一致。長期的勤勉寫作為其書法積澱了充足的養分,少時的美術基礎又是他入門書法的一個契機。

 從部隊轉業進入地方後,張培基越發感到精神生活與人不可或缺的關係,而在眾多的文化載體中,書法是最能被大眾欣賞、接受的。作為中國當代大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書法並非曲高和寡的陽春白雪,而是精英與大眾皆能共享的領域。

 中國人有多離不開書法?中國的歷史和文學都是依賴文字記載傳承,要了解漢字的產生和起源,就必須理解書法的內涵。

 張培基意識到:書法是文字的藝術化,為文字的表演搭建了很大的舞台;書法將原來的甲骨文、竹簡上和木頭上的硬筆文字延展演繹為有文化表現形式的文字,具靈動的形象和生動的活力,富美學藝術感,更能喚起人們對它的欣賞和認同。

 他愈來愈感受到書法的魅力,當他步入中年時,他終於將精力從文學轉向書法。在練習筆法的同時,他也極重視研究書法的理論,把握其深刻的內涵和文化要素,在博學兼通中探索規律,在切磋鑽研中博採眾長,揮灑中顯墨韻,線條中蘊美感。

 張培基很清楚,這是一個變革進取的時代,很多人心浮氣躁,想沉靜下來沉浸於書法裡需要有了然於心的平靜,要心靜,要內斂,要即便游魚騰躍自己的心海依然波瀾不驚,用修養沉澱浮躁,用深博過濾淺薄,在自甘寂寞的堅持中實現卓越。

一生磨一劍

 作為上海市政協委員,張培基的日常工作排得滿滿,但他並未因疲憊而擱下筆,開始對自己有限多變的時間進行科學嚴謹的管理安排。

 日常生活中的張培基平心靜氣、摒棄雜念、超然自處、修身養性。辦公廳主任事務性工作多、工作範圍廣,要顧及整個機關服務、保障工作的運作,因此工作時他高效忘我地處理公務、恪盡職守;業餘時他則選擇符合實際的目標:階段目標、長遠目標。

 和很多浮躁的年輕人不一樣,經過歲月沉澱的張培基,明白一個最淺易的道理:若用十個指頭去按跳蚤,結果是一個也按不住。所以他全方位地調動自己的能量,嘔心瀝血竭盡全力由近及遠地去實現一個又一個目標。

 書法藝術既需勤奮刻苦和潛心領悟,還需學習名家做「加法」,比如「古人加現代」是加法,「美術加書法」也是加法,「鑒賞眼光加創作的智慧」更是加法。

 政協有個書畫沙龍,晚上業餘時間上課,張培基從二○○六年開始幾乎從不缺席。沙龍中聚集的有名師大家,切磋交流時的收穫感悟是極其寶貴的。

 無論哪裡有書法展,他總是設法前往觀摩,聚精會神欣賞,在學習領悟中激活自己的書法藝術靈感;同時他還不斷臨摹歷朝歷代名家碑、帖,汲取古人精華,也注重吸收當代名家的精髓。他尊崇書法的文化、藝術、學術三大價值,倡導書法的益智、休閒、養生三大功能,潛心力求書法的精英性質與大眾品格並舉。

 十年磨一劍!張培基潛心多年練書法,就是想利用政協這個平台,重拾兒時夢寐以求的書法之劍,將其磨礪亮銳。

 他對書法的堅持也令人驚嘆。多年來,他抗拒外界的許多干擾,有時還以開會為由拒絕朋友的應酬。他有幸得到家人的理解和支持,家中事務再繁雜忙碌,也絕不影響他的書法創作。

 張培基有一位溫婉體貼的教師太太,他對太太很感激。無論辦甚麼展覽,全家人都會來捧場。知性明理的太太更盛讚他的書法愛好很正面積極,給家庭增加了幸福指數。而小孫女幾個月大時就開始守在一旁,看爺爺的書法墨寶,耳濡目染,深受薰陶。如今,十一個月的小女孩,已開始由爺爺把著小手握筆塗寫,雛鳳欲舞。

 每一次大的作品創作之前,張培基都先與太太約法三章:不要打擾我,免做家務,最好你出門辦事,我創作的時候家中要高度安靜……有時候創作一幅作品需要七八個小時,他就關掉手機,集中精力,只以麵包點心草草果腹。直至靈感泉湧,一氣呵成,一幅佳作又躍然紙上。

相關新聞
書法家張培基 培蔥鬱丹青 基深厚底蘊 (圖)
追尋中國夢 (圖)
張培基簡歷 (圖)
獄中藝術 日漸普及 助囚友重新上路 (圖)
藝術工作者:藝術教育很重要
懲教署著力推動 藝術更生工作 (圖)
更生人士感謝Miss (圖)
走東走西:藝術家的濫交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