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3年5月20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莫效洋僧枉唸經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20]     我要評論

潘國森

 諺語俗語每每能夠反映民間智慧,中外皆然。

 古人有所謂:「外來的和尚會唸經!」那是因為佛教從古印度傳入中國,唸佛經要原汁原味,當然是印度和尚高明。後來,有大量佛教翻譯成中文,便利中國佛教徒,不過直正鑽研佛家的道理還是要學外語為宜。然後「外來的和尚會唸經」演變成「洋和尚會唸經」,那該是西方衝擊中國之後的事。鴉片戰爭以後,外國人來到中國耀武揚威。害怕洋人,就成為幾代中國人的陋習。現在,這「洋和尚會唸經」又演化成部分國人崇洋之心不息。

 今早見標題曰:「澳專家教仔法,父母賞罰皆不宜」。真是「太平山下老襯多」!「老襯」者,廣府話譏笑人愚蠢不知世務而容易受騙之謂也。這是甚麼專家?一派胡言!這位女博士說「獎勵」不好,因為獎多了而直至不再吸引或不能持續,就會無效。而懲罰會引發負面情緒,或令孩子說謊、或令孩子生畏云云。最有效是「積極回應」!英語叫「acknowledgment」。

 神經病!記得看過一套紀錄片,是英國人跑到台灣去了解當地教育制度和實況,印象最深刻的一句是旁白說,台灣因為歷史和經濟因素,不能承受教育制度裡面,生產出任何一個知識水平低、謀生能力低的中學畢業生。換句話說,那些英國人明白即使以當時台灣已經是「亞洲四小龍」之一,也無能力讓沒有謀生能力的年輕人過西方福利社會的舒適生活。

 澳洲「專家」侃侃而談,是因為澳洲政府仍然錢多,年青人給慣壞了,仍有政府用公帑去奉養。中國傳統教育觀念,強調因材施教。假如小孩子有以自我為中心的傾向,頑皮而不守規矩,就要用適當的懲罰來約束他的行為。如果性格懦弱怕事,就要多加鼓勵。所以,孔子說:「求也退,故進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冉求性格稍嫌過於謙退,所以要鼓勵;仲由為人好勝,就要略為裁抑。

 近年,我對東西方教育觀念的差異有了新的領悟。中國自古以農立國,長時期都富足。較多中國人吃不飽,是鴉片戰爭以後的事。因為富足,所以社會上不必過份爭奪,便希望社會和諧。歐洲大部分地區處於寒帶,經常吃不飽,便需要向外略奪,所以歐洲人凡事都要進取,談不攏就訴諸武力。

 澳洲建國,就立足在種族清洗和略奪他族的資源,歐洲人大肆屠戮澳洲原居民,方才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新主人。美國亦如此,歐洲人將美洲原住民(舊稱印第安人)驅趕到窮山惡水去捱窮,然後才可以成就林肯總統講的「民治、民有、民享」。白人教育「專家」的謬論,有其歷史文化的局限。財富和土地大都是搶來的,對下一代多點驕縱又何妨?

 踏入二十一世紀,白種人到亞、非、美洲搶略的空間日漸收縮。洋人唸的「教育經」,要小心「消化」。

相關新聞
百家廊:叫早的星星
翠袖乾坤:捨得
跳出框框:學書法
琴台客聚:莫效洋僧枉唸經
杜亦有道:時也運也
思旋天地:「五月窮」「五月富」?
網人網事:跨界搶劫(下)
恍如雞零狗碎 卻足以發掘愛 (圖)
書介:大亨小傳(電影書封版) (圖)
書介:眾聲喧嘩 (圖)
書介:躁動的帝國:從乾隆到鄧小平的中國與世界 (圖)
書介:洪荒三疊 (圖)
書介:印度,去十次都不夠 (圖)
書評:《一號命令》:在空洞中尋找真實的存在 (圖)
徵稿啟事
智能電話便捷生活 好用Apps你不可不知 (圖)
檔案分享更方便
Google Play搜索關鍵字:Send Andwhere (圖)
攔截推銷電話 活得安靜
Google Play搜索關鍵字:小熊來電通知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