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5月27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國際熱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家電:電子業老化 創意慢市場觸覺欠奉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5-27]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索尼最大股東美國對沖基金Third Point創辦人早前促請索尼分拆利潤豐厚的娛樂業務上市,從而擺脫積弱的電子產品業務。

 曾幾何時,日本電子產業稱霸全球,是生活質素與品味的象徵,1979年推出全球首部Walkman的索尼,全盛時期有如今天的蘋果或三星,聲寶及樂聲也曾是電視機等產品龍頭。但日本電子業過去10年風光不再,產量急跌47%,昔日巨擘如今在海外對手夾擊下久延殘喘,日本經濟實力沒落是遠因,但業界老化創意倒退才是問題癥結。

 評級機構惠譽亞太科技、媒體及電訊評級主管杜羅斯指,儘管近期日圓貶值為日本電子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但要重拾昔日光輝談何容易。專家指,索尼上財年錄得4.35億美元(約33.8億港元)盈利,但撇除期內出售資產套現19億美元(約147億港元),虧損仍然嚴重,反映業界根本問題猶在。

韓企崛起 美企新血補救

 分析指,業界發展多年來受高稅率、勞工法例嚴苛和圓匯高企等因素阻礙,相反韓圜匯率在雷曼兄弟破產後走弱,造就電子業崛起。日本電子業全球市佔率在1996年至2009年間從19%跌至10%,韓國則從6%增至9.2%,日韓優勢儼然「風水輪流轉」。

 電子業世代交替方式亦值得借鑑。美國電子業推陳出新多以「公司」為單位,新興企業淘汰老大哥,為行業注入新血。目前美國21大電子製造商中,8家在1970年尚未成立,6家在10年前仍是小公司。但日本電子業近半世紀一直由昔日龍頭把持,技術更替以「部門」為單位,當有新技術出現就成立新部門跟進,杜絕外來競爭,卻導致內部新老並存,內耗不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卡內曼指出,日企就像輸了錢但不願離場的賭徒,為保命耗費巨額資金,反而阻礙新項目開發,加快死期。 ■《華爾街日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英國《金融時報》

相關新聞
日本沉沒 (2013-05-27) (圖)
筆走波瀾:安倍馬車駛向黃昏 (2013-05-27)
話你知:政府私企關係密切 化身「日本公司」 (2013-05-27)
家電:電子業老化 創意慢市場觸覺欠奉 (2013-05-27) (圖)
死攬過氣商品咎由自取 (2013-05-27)
汽車:中型房車市場優勢流失 (2013-05-27)
時尚服飾:UNIQLO社長:不革新即死 (2013-05-27) (圖)
港學者:企業結構阻創新 改善中日關係振外需 (2013-05-27)
「慰安婦必要論」招國際公憤 聯國要日政府表態 (2013-05-24) (圖)
68個NGO逼橋下道歉下台 (2013-05-24)
侵華老兵見證 慰安婦 = 性奴 (2013-05-24) (圖)
專家解讀:挑戰人類道德底線 全球應討伐 (2013-05-24)
維新會強屈「慰安婦賣淫」 (2013-05-24)
安倍橋下石原狂言不斷 (2013-05-24)
倫敦恐襲 兩狂魔當街斬英兵首 (2013-05-24) (圖)
當肉餅狂砍 開槍還擊走火打斷指 (2013-05-24) (圖)
狂魔自白:你們才是極端 (2013-05-24)
環球點評:「以眼還眼,世界就瞎了」 (2013-05-24)
兇徒稱要開戰 救人勇婦:你注定失敗  (2013-05-24) (圖)
疑受波馬爆炸案啟發 斬首恐襲非首次 (2013-05-2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國際熱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