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索尼最大股東美國對沖基金Third Point創辦人早前促請索尼分拆利潤豐厚的娛樂業務上市,從而擺脫積弱的電子產品業務。
曾幾何時,日本電子產業稱霸全球,是生活質素與品味的象徵,1979年推出全球首部Walkman的索尼,全盛時期有如今天的蘋果或三星,聲寶及樂聲也曾是電視機等產品龍頭。但日本電子業過去10年風光不再,產量急跌47%,昔日巨擘如今在海外對手夾擊下久延殘喘,日本經濟實力沒落是遠因,但業界老化創意倒退才是問題癥結。
評級機構惠譽亞太科技、媒體及電訊評級主管杜羅斯指,儘管近期日圓貶值為日本電子企業帶來競爭優勢,但要重拾昔日光輝談何容易。專家指,索尼上財年錄得4.35億美元(約33.8億港元)盈利,但撇除期內出售資產套現19億美元(約147億港元),虧損仍然嚴重,反映業界根本問題猶在。
韓企崛起 美企新血補救
分析指,業界發展多年來受高稅率、勞工法例嚴苛和圓匯高企等因素阻礙,相反韓圜匯率在雷曼兄弟破產後走弱,造就電子業崛起。日本電子業全球市佔率在1996年至2009年間從19%跌至10%,韓國則從6%增至9.2%,日韓優勢儼然「風水輪流轉」。
電子業世代交替方式亦值得借鑑。美國電子業推陳出新多以「公司」為單位,新興企業淘汰老大哥,為行業注入新血。目前美國21大電子製造商中,8家在1970年尚未成立,6家在10年前仍是小公司。但日本電子業近半世紀一直由昔日龍頭把持,技術更替以「部門」為單位,當有新技術出現就成立新部門跟進,杜絕外來競爭,卻導致內部新老並存,內耗不斷。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心理學家卡內曼指出,日企就像輸了錢但不願離場的賭徒,為保命耗費巨額資金,反而阻礙新項目開發,加快死期。 ■《華爾街日報》/美國有線新聞網絡/英國《金融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