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6月6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化解構:寵物潮流不可擋 總有一隻鬘牧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6-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寵物被視為人類好朋友。資料圖片

——全球化+今日香港+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

  寵物已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如今街頭巷尾,總有一家寵物店,從美容到善終服務,形形色色,應有盡有,當然消費也不便宜。寵物不僅是生活一部分,也是流行文化的主要元素。我們今天理解寵物,已是一個複雜的城市故事,可從商業、潮流、以及寵物元素與不同流行文化之關係,說明這個有趣的故事。 ■林援森 香港樹仁大學新聞與傳播學系助理教授

作者簡介 林援森 畢業於香港樹仁學院(2007年更名為樹仁大學)新聞系。其後取得香港新亞研究所歷史學碩士、博士學位,以及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博士學位。

新聞背景:市值龐大 消費昂貴

 2010年,全球寵物市場市值達810億美元,年增長率為10%。美國是全球最大寵物市場,《紐約時報》報道指出,2007年至2008年近63%美國人養寵物,涉及超過7,000萬戶家庭。2008年,美國寵物市場市值高達430億美元,產業鏈包括食品、用品、醫療及美容行業等。

 本港方面,每年寵物花費超過10億港元。統計處資料顯示,本港於2010年第四季,飼養寵物戶達24.9萬,佔所有住戶10.6%。全港於2010年8月有近25萬隻家狗及17萬隻家貓。按戶每月入息分析,飼養狗隻戶的每月入息中位數為25,100港元。大部分寵物為住戶在寵物店購買或由親友贈送。

 那麼其他家庭為甚麼不飼養寵物?統計處資料顯示,首3個原因依次為寵物帶來不便(39%)、住所不方便(23%)及經濟負擔(22%)。

本地獸醫供不應求

 飼養寵物者最擔心和最花費的莫過於獸醫服務。本港每名獸醫需服務700隻寵物。有關資料顯示,本港註冊獸醫數目在過去13年上升4倍,由150人增加至現時約600人,平均每年有30名至40名新獸醫入行。以現時本港約40萬頭貓狗計算,平均每名獸醫要服務700隻寵物,可見獸醫不足。因此,城大曾於2009年擬夥拍美國康奈爾大學,合作成立本港首所獸醫學院,開辦動物醫學學位課程,可惜最終告吹。

 由此可見,飼養寵物其實是高消費行為。但除金錢外,到底飼養寵物對全球帶來甚麼負擔?美國有9,000多萬隻貓,一隻貓每天消耗約兩安士肉,總計為1,200萬磅,相等於300萬雞。另外,美國每年約有450萬人被狗咬傷,超過廿人甚至被咬死。

正面影響家人感情

 正如上述,養寵物除有受傷風險外,也有經濟成本。那麼養寵物又是否一種值得的行為?Some We Love, Some We Hate, Some We Eat: Why It's So Hard to Think Straight About Animals一書顯示,美國動物醫院一份報告指出,該國逾半狗主人認為,狗是家庭的一分子;同時,40%女受訪者認為對狗的情感,多過丈夫;更重要是,60%美國人相信狗有生存權。

 劍橋大學教授Anthony Podberscek指出,飼養不同寵物者的性格不同,一般而言,愛狗者較外向、合群、盡責;愛貓者較神經質,但愛挑戰。本港2010年一項調查亦發現,85%受訪者指出,家裡飼養寵物後與家人感情有正面影響。(基礎級)

米老鼠經典「義犬」感動60後

 眾多不同的流行文化現象,其實早已滲透寵物,甚至情歌也可加入寵物元素,因為「做隻貓做隻狗」(《愛與誠》)也「不做情人」。至於寵物電影,實在多不勝數,早於1942年便有Lassie Come Home,近年則有《導盲犬小Q》(2004)、Because of Winn-Dixie(2005)、The Shaggy Dog(2006)、Eight Below(2006)。

 本港電視劇方面,則有1998年的《寵物情緣》,由古天樂、宣萱及鄭秀文主演;也有2008年的《老友狗狗》,由鄭則士、馬浚偉、鍾嘉欣、邵美琪、黃浩然及唐詩詠主演。

 但論經典者,相信沒有人會提出質疑,因為它是快將90歲的米奇老鼠(Mickey Mouse)。米奇老鼠在1928年由華特迪士尼(Walter Elias Disney)等所創造的卡通「人物」。米奇老鼠首次演出的作品是Plane Crazy(1928),另一部是世界首部有聲動畫短片Steamboat Willie,亦於1928年推出。1940年,可謂踏上一個新台階,這年《幻想曲》推出,並成為經典。其後,以米奇老鼠為標誌的作品和產品成為全球時尚焦點。米奇老鼠如是成為一代又一代米奇迷的集體回憶。米奇老鼠徹頭徹尾是一隻人類化的卡通老鼠;同時,其形象可愛深得小朋友喜愛。因此,米奇老鼠是寵物人類化和娃娃化的混合體。

與愛犬夢中逝 天冷心卻暖

   但對筆者「60後」一代而言,最令我們著迷的漫畫寵物,並非米奇老鼠,而是《義犬報恩》中的畜牧犬,當然還有其主人尼路(Nello)。《義犬報恩》是日本動畫,1975年開始播放。原著為英國童話A Dog of Flanders。故事發生在比利時一條小村中,尼路與爺爺相依為命,爺爺靠運送牛奶謀生,生活艱難但幸福。尼路喜愛繪畫,以此為樂。他在這段平淡的生活中偶爾遇上一頭畜牧犬,當時畜牧犬命危,尼路把它救回來,更成為自己的生活同伴,好不高興。可是好景不常,爺爺撒手人寰,尼路傷心之餘,也想到日後只能跟畜牧犬共度餘生,悲涼不已。可是,福無重至,禍不單行,因為不同命運交織,尼路最終走上絕路,結尾一幕講述尼路跟其愛犬一起在睡夢中離世,那是最冷一天,但尼路卻悅然溫暖,因為畜牧犬讓他安睡,以自己身體成為尼路的床單被鋪,不許寒夜任意騷擾。自己驀然回首,已數十年頭。但那對大頭的尼路鞋,至今記憶猶新,懷舊之餘,也有感傷。(進階級)

奇蟲異獸興起 「娃娃化」當人養

 本港近年興起一股飼養另類寵物的潮流,如蟾蜍、甲蟲、蜥蜴、龍蝦等奇蟲異獸,擁躉不少,甚至明星化,成為一時佳話。

 寵物亦可成為不同時段的潮流指標,如美國從戰後至今有四大類流行狗種,分別是西班牙長耳疹狩獵犬、小獵犬、獅子狗及阿拉不多犬。而美國學者Hal Herzog指出,我們對寵物早已呈現兩股有趣趨勢,分別是「娃娃化」(Babyfication)和人類化(Humanization)。(摘星級)

概念鏈接:

 娃娃化(Babyfication):以不同方法讓寵物更可愛,討人歡喜。正如Sony在1999年推出機械狗愛寶(AIBO),除以科技作招徠外,可愛也是別開生面的元素。如是,人類也把自己的慾望投射到寵物身上,讓其徹底成為我們的影子。

 人類化(Humanization):法國在19年世紀已出現寵物人類化現象,當時中產階級情迷寵物,寵物已不需要負責任何工作。目前美國70%飼養戶常跟寵物一起睡,66%買聖誕禮物給寵物,18%常為寵物打扮。有關人類與動物互動的論文,最重要是發表於1980年7月的Public Health Report,其開宗明義說明寵物對人類來說已不可或缺,同時有助醫治人類的情感創傷。

|結|語|

 寵物,從前是我們工作夥伴,今天已成為我們的朋友,甚至生活一部分。曾有一名朋友說,自己不找醫生問症,也得為寵物求醫。對於這句話,我們應以玩笑角度來了解,還是以悲情角度來思考?或許,這正是一種現代生活的諷刺所在。

想一想:

1. 根據上文,描述全球寵物市場的發展趨勢。

2. 參考上文,分析民眾飼養寵物的三大原因,並舉例加以說明。

3. 你認為寵物在現代社會的意義為何?試舉例加以討論。

4. 寵物元素如何在流行文化中反映出來?解釋你的答案。

5. 你在多大程度上認同「越來越多港人飼養寵物,甚至把她們視為『子女』,間接導致生育率下跌」這個說法?解釋你的答案。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延伸閱讀:

1.《香港寵物熱持續升溫》,《紫荊雜誌》,2011年12月,第二五四期

2.哈爾.賀佐格:《為甚麼狗是寵物?豬是食物?》,(台灣:遠足文化),2012年

3.《10%fb用戶非人類 朱仔寵物狗150萬人「讚」》,香港《文匯報》,2013-05-20,http://paper.wenweipo.com/2013/05/20/GJ1305200021.htm

■香港文匯報記者 吳欣欣

相關新聞
中大生解神經網 證努力育腦力 (圖)
吳克儉:直資校1.5億助貧生 (圖)
福中畢業禮 陳新滋勉求真擇善 (圖)
浸大山東女生獲250萬獎學金赴美研新聞 (圖)
民建聯晤楊潤雄促完善「返回制」 (圖)
國際校港生激增 兩年升45%
教學有方:適當表達關心 促進親子溝通
文化解構:寵物潮流不可擋 總有一隻鬘牧 (圖)
概念圖:寵物市場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