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中國少數民族的藝術表演已達至百老匯的水平。圖為「多彩中華」民族音樂會。 資料圖片
記者:國家民委近年在少數民族文化對外交流上取得了哪些進展?
丹珠昂奔:民族文化對外交流是個內容涵蓋非常廣泛的系統工程,包括政策、藝術、教育、學術、語言文字、手工藝技術、民俗傳統等多個層面和方面。推動民族文化「走出去」的工作,並不是只有國家民委一家在做,文化部、外交部、教育部、國家漢辦以及各民族省區相關機構等許多其他部門和單位也都在做有關工作。
國家民委非常注重民族文化的對外交流與合作,尤以民族文藝演出配以民族文化展覽的形式最為引人注意。十七大以來,國家民委每年都組織1至2個以「多彩中華」名義出訪的中國少數民族文化對外展演交流團組,另組織推薦1至2個由民族地區的優秀文化團體組成的少數民族藝術團赴境外參加國際藝術節等演出交流活動,先後到過歐、美、亞、非、大等五大洲多個國家和地區。
比如,2010年4月,國家民委下屬六所院校組成 「中國民族高等院校文化教育交流團」赴美舉辦「多彩中華——2010民族文化周」文化教育交流活動,先後訪問了12所美國高校。高水平的藝術表演和精彩的文化展覽進院校、進社區、進主流群體,得到美國民眾廣泛讚譽,有位藝術教授評價說「該表演已經達到了進軍百老匯的水平」。
總而言之,關於民族文化的保護、發展和對外交流,我們的認識是:尊重傳統使民族文化得以傳承,不斷創新使民族文化富有活力,而廣泛交流則使得民族文化更加開放、包容,為激發創造力提供了不竭源泉。從這個意義上講,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能夠豐富多元的世界,並使多元的世界更加和諧。
兩岸每年辦鄉鎮發展交流會
記者:近年兩岸少數民族都進行了哪些層面的交流與合作?
丹珠昂奔:兩岸少數民族最早的交流活動可追溯到上世經90年代初。當時,台灣成立了海峽交流基金會,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係協會,1991年,大陸邀請台灣少數民族龍舟隊和少數民族傳統歌舞藝術團,參加在廣西舉辦的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運動會,在兩岸民間交往上開了先河。至今,兩岸少數民族交流已經持續20多年,交流領域也從最初的文化交流拓展到了經濟、教育、學術等眾多領域。
目前,大陸舉辦的全國少數民族文藝匯演、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等大型文化活動,台灣少數民族都組團參加。「中秋聯歡」、「三月三」等大型文化交流活動也為兩岸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平台。
在經濟方面,每年要組織召開兩岸民族鄉鎮發展交流會,為兩岸民族鄉鎮加快發展提供合作平台。在教育方面,國家民委委屬6所院校與台灣交換學生,開展研習交流活動,去年就先後有9批次350多人次兩岸青年大學生參加。在學術方面,從上世紀90年代初開始,兩岸就陸續集辦了「兩岸蒙古學藏學學術研討會」、「兩岸少數民族發展研討會」、「兩岸民族鄉鎮發展研討會」、「兩岸民族學學術研討會」等。
組織專家界定瀕危語言標準
記者:隨著工業化與經濟全球化引起的生產生活方式的劇烈變革,近年個別民族地區出現文化「瀕臨消亡」、語言「失傳」等一些新問題,政府在此方面做了哪些努力?
丹珠昂奔:同世界許多國家一樣,中國也有一些少數民族語言正處於瀕危狀態。對這些語言,一方面貫徹語言平等政策,加強雙語教育,為少數民族語言文字包括一些瀕危語言文字的使用和傳承盡量創造有利條件;另一方面組織開展或資助有關課題研究,組織專家對全國少數民族瀕危語言界定標準、保護標準、數據庫建設標準及其框架結構進行研究設計。
此外,在少數民族文化保護方面,有利於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的制度和政策體系已經建立,民族地區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初步建成,少數民族傳統文化得到及時的搶救和保護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