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軼瑋 北京報道)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時殷弘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當前中美關係正處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關鍵時期,習近平主席連發三問,本質上提示了中美兩國應避免現存大國與新興大國的固有矛盾,進而構建中美互利共贏的新型大國關係,走出一條新路,而這條新路須由中美經過共同探討和實踐得來。
時殷弘指出,1979年中美建交實現了「跨越太平洋的握手」後,中美之間的聯繫也越來越緊密,雙邊的貿易額逐年提升,民間的來往亦密切頻繁。但從國家利益出發,受意識形態、文化政治、經濟貿易等影響,中美之間小摩擦不斷,在國際事務中意見有時也不統一,甚至是出現嚴重分歧,沒有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和諧。「比如,金融安全、網絡安全、知識產權、朝鮮半島局勢、敘利亞問題、氣候變化等不同層面的諸多問題,中美分歧較多,甚至立場根本對立。」
互利共贏 符合雙方利益
時殷弘亦指出,儘管中美兩國領導人此次的「莊園會晤」料將兩國關係推向更高層面的交流與合作,但可以預見中美面臨的問題也將愈發多樣化和複雜化。基於此,中美更需要共同思考和實踐,未來中美究竟需要構建什麼樣的關係,才能既符合中美兩國利益,又能維護世界穩定。「而這些並沒有先例可循」。
對於「需要一個什麼樣的中美關係」的問題,時殷弘強調,中美關係一定要建立一個相互尊重、和平共處、共同合作、互利共贏的夥伴關係,任何背離這個方向的做法都不符合雙方發展的利益。而中美要建立互利共贏的良好關係,務必要坦誠相見,不要在背後做「小動作」,須言行一致,求同存異,相互尊重,溝通協商,這樣才能消除誤解,實現雙贏。
在時殷弘看來,習近平此次連發三問,正是對新形勢下中美關係走向的深思熟慮,是對中美合作未來的殷切期盼,發出了愛好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正義之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