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中文大學推出「肝癌風險評估指數」計算機,只需輸入年齡、白蛋白濃度等資料,便可計算乙肝病人患肝癌的風險指數。有醫生指出,乙型肝炎是引致肝癌的主因,但普遍病人有誤解,「以為乙肝藥是仙丹,食了便不會患癌」,但事實是有逾半病人服藥後的患癌風險仍高,需定期接受檢查。此外,計算器可排除低風險患者,令高危者可每隔半年進行一次超聲波檢查,較現時需待1年至2年頻密,亦符合國際標準。
現時全港有約8%成年人患乙型肝炎,是引致肝硬化及肝癌的主因。中大於2010年首次發布肝癌風險評估指數的計算法,但只適用於無服藥患者。中大醫學院肝臟護理中心主任陳力元表示,不少乙肝病人已開始服藥,而且普遍病人誤以為服用乙肝藥後便不會患癌,但中大最新研究發現,即使乙肝病人服藥抑制病毒,仍有4.3%的患者會在5年內罹患肝癌。
排除低風險者 確保查高危者
中大醫學院肝臟護理中心遂研究推出「加強版」,適用於正服藥患者。中心於2005年至2012年期間,研究威爾斯親王醫院正服用乙肝藥「恩替卡韋」不少於1年的1,531名病人。結果發現,713人的風險分數少於5,屬低風險組別,其餘818人的風險分數仍屬高或中風險水平。
陳力元指出,「加強版」計算機可排除毋須進行超聲波檢查的低風險人士,令醫療資源更有效運用。他解釋,現時乙肝病人一般需排期1年至2年才可進行超聲波檢查,但計算器可排除約半數的低風險人士,有信心令高風險患者可半年檢查1次,符合國際標準。
網站免費使用 入數據即知
計算機可於中大醫學院肝臟護理中心的網站免費使用,須輸入6項資料,包括年齡、白蛋白濃度、膽紅素濃度、乙肝病毒數量、有否肝硬化,以及有否服乙肝藥,如市民希望計算風險,可到私家醫生檢驗,總檢驗費約需1,200元。中心稱準確度平均達80%至90%,最高達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