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鳩摩羅什寺舌舍利塔。香港文匯報蘭州傳真
武威有一座始建於東晉後涼、距今1600餘年的古寺,中國佛經大翻譯家鳩摩羅什曾在此駐錫十七載。史載,後涼呂光挾持西域高僧鳩摩羅什到達武威,為安頓其身心,大興土木修建寺院,讓鳩摩羅什弘揚佛法。羅什法師圓寂後,弟子遵其遺囑,將他的「舌」舍利造塔供奉寺內。
鳩摩羅什寺現任住持理方法師曾任職於香港佛教聯合會,中國佛學院畢業後曾留學斯里蘭卡克拉尼亞大學,獲佛學博士學位,是臨濟宗第四十五世傳人,也是天台宗第四十七代教觀總持傳人。如今,佔地139.2畝的鳩摩羅什寺已成為西北地區規模最大的佛教活動中心。
鳩摩羅什大師幼年出家,遊學天竺諸國,遍訪名師大德,一生譯經之貢獻在玄奘之上,被譽為「眾師之首」、「譯經泰斗」。無論其譯經數量、質量,還是對世界宗教哲學和佛教文化的影響,都在中國史無前例,對早期日本、朝鮮的佛教亦影響深遠。
據《開元釋教錄》記載,鳩摩羅什翻譯佛經共七十四部、三百八十四卷、近三百萬字,系統介紹了大乘佛教論述緣起性空理論的經論,使當時思想界耳目一新。所譯《法華經》、《阿彌陀經》、《金剛經》等是後代中國佛教天台宗、淨土宗、禪宗、華嚴宗、成實宗、三論宗等宗派的主要經典,甚至成為文學名篇,翻譯的《十誦律》等進一步完備了漢地的佛教戒律。影響中國文化的佛教經書雖有其他譯本,但流傳盛行的依舊是羅什譯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