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多彩藏戲。
新華社電 誕生於青藏高原的藏戲屬於廣場戲,配樂粗獷,一鼓一鈸就是全部,演出場所主要為農村的打麥場、牧場或林卡(藏語,意為公園)、莊園,觀看演出的群眾常帶著糌粑、青稞酒席地而坐。
談到如今藏戲越來越受到國內外觀眾的喜愛,西藏民族藝術研究所原副所長劉志群告訴記者,藏戲吸收了詩歌、音樂、舞蹈、繪畫、雕刻、雜技等藝術元素,形成了「以歌舞演故事」的綜合性藝術門類,被譽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如今,走上舞台的藏戲注入了更多新鮮血液,除了保留傳統音樂不變,還增添了鳥叫蟲鳴、風雨雷電等背景音,以真實還原戲中場景。
西藏著名藏戲表演藝術家、77歲的老藝人次旦多吉告訴記者,傳統藏戲《郎薩雯波》中江孜莊園的遍野青稞、《蘇吉尼瑪》中的沸騰血海等這些過去需要靠表演者用唸白來描繪的場景,如今都通過LED營造出逼真效果。假山石、莊園城堡等數米高的真實布景更是讓許多老一輩藏戲演員讚嘆不已。
「如今,舞台借用了豐富的藝術手段,真正幫助表演者實現『上天入地』,聲畫效果是從前廣場表演無法比擬的,國內外觀眾都能更好地體會表演內容,為藏戲走向世界提供了強大的支持。」次旦多吉說。
參與影像錄製的西藏自治區娘熱民間藝術團團長米瑪介紹,娘熱民間藝術團從2003年開始著手策劃恢復傳統「八大藏戲」,通過近9年的時間實現八大藏戲的完整恢復和演出。2012年,西藏完成了八大藏戲的影像錄製。今年4月底,西藏出版發行藏、漢、英三語字幕的藏戲八大劇目舞台劇光碟。「把藏戲從原來的廣場露天戲搬上舞台,並錄製成光碟,全世界的觀眾都可以實現在家看藏戲,藏戲的受眾人群將進一步擴大。」米瑪對藏戲的前景非常樂觀。
2006年,藏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09年,藏戲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為西藏摘得首枚中國戲劇最高獎「梅花獎」的西藏自治區藏劇團副團長班典旺久說:「藏戲走上世界舞台是我們藏戲表演者的驕傲,藏戲的未來充滿活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