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探賞國寶:元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展開圖

 提起元青花,大家並不陌生,其製作精美而傳世極少,故彌足珍貴。元青花瓷屬於奇貨可居,近年來在國內外藝術品拍賣市場上的價格始終是屢創新高。特別是2005年7月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大罐在佳士得倫敦有限公司創下了1400萬英鎊當時中國藝術品在世界上的最高拍賣紀錄。

  有這樣一件國寶,深埋地下數百年,它的出土震驚世界;有這樣一批匠人,用自己的聰明才智,耗盡心血,不斷創新,詮釋瓷器藝術的最高水平;有這樣一件瓷器,經過難於駕馭的火的藝術的洗禮,將素雅與艷麗和諧統一。河北省博物館館藏元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是一件堪稱里程碑的瓷器極品,代表了元瓷燒造的最高成就。 ■圖片:由河北省博物館提供 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 帆

 1964年5月,此罐在保定市一元代窖藏出土。被認為是元朝中期宮廷酒器,產於景德鎮,代表了元瓷燒造的最高成就。

 此罐通高42.3厘米、口徑15.2厘米、底徑19.4厘米。罐直口,短頸,溜肩,鼓腹,圈足,砂底無釉。胎體上薄下厚,胎質細膩,青花色彩濃艷,釉裡紅略暗。罐蓋頂堆塑坐獅鈕。罐體採用繪畫、鏤雕、堆貼等多種裝飾技法,具有較高的工藝水平。同時,此罐時代特徵明顯,是元代青花瓷器中具有斷代作用的標準器。

 此罐通體施青白釉,釉層凝厚。紋飾豐富,層次清晰,主題突出,罐蓋繪青花蓮瓣紋、卷草紋、回紋各一周。罐身近口沿處繪青花纏枝花紋、卷草紋各一周。肩部繪下垂如意雲頭紋,雲頭紋內繪青花水波紋托白蓮,雲頭紋之間繪折枝牡丹紋。腹部四面堆塑雙菱形串珠開光,開光內鏤雕山石、牡丹、菊花等四季園景,以釉裡紅繪山石、花卉,青花繪花葉,紋飾有浮雕效果。腹下部飾青花折枝蓮花,與肩部雲頭紋相對應。近底處繪卷草紋及變形蓮瓣紋,蓮瓣紋內繪倒垂寶相花紋。罐形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青花、釉裡紅互為襯托,紅、藍交相輝映。

青花釉裡紅

 從無到有,從牴觸到欣賞、到狂熱,元青花走過了一段不平凡的歲月。其最偉大的創造即是把青花與釉裡紅組合在一件瓷器上:即俗稱為「青花加紫」的青花釉裡紅。

 青花彌補了釉裡紅呈色層次變化的不足,而釉裡紅則豐富了青花瓷的色彩。其特點既有青花的「幽靚雅致,沉靜安定」的特色,又增添了釉裡紅的渾厚壯麗,豐富了色彩效果,形成了高雅而又樸實的藝術風格,也使之成為一個全新的瓷器藝術品種。

 但是,青花釉裡紅瓷對燒成溫度要求極為嚴格,燒窯師傅完全是靠經驗掌握火候,產品質量不穩定,正品率不高。且在漫長的封建社會歷史條件下,燒窯技術與釉裡紅的配方長期嚴格保密,掌握此種技藝的人很少,因此青花釉裡紅藝術瓷的產品一直很少,其中精品則更少。這件館藏元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造型豐滿渾厚,紋飾層次鮮明,綜合了繪、鏤、塑、貼等多種技法,使青花和釉裡紅的發色都達到如此精美,實屬不易,特別是鏤花裝飾在元代瓷器上更為少見。

 河北省文物局局長張立方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類似的元代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器物在元代瓷器中僅見這一例,在世界僅存四件,其中兩件流藏海外,一件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與其餘幾件器物相比,河北省博物館這件保存最為完整,是全世界最完整的青花釉裡紅極品。

元人愛瓷

 蒙古皇族問鼎中原之初,仍留草原民族崇尚金銀藝術之傳統,並不認可瓷器。隨著時間的推移,在中原文化的熏陶下,元朝很快開始了漢化的進程,但這種漢化並非簡單的接受中原文化,而是加以改造來符合自己的審美。

 而到了元文宗在位時(1328-1331),作為元朝社會的上層,本不屑於漢地瓷器的蒙古和色目貴族也對收藏漢地瓷器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源於皇家藝術的元青花,統治者無疑主導了它的燒造。元末的戰亂使得浮梁瓷局停燒,至正十二年(1352),浮梁瓷局結束了自己的使命,從此之後,漢地的工匠才主導了元青花的藝術創作。

 林梅村教授在《元朝重臣張珪與保定出土元代宮廷酒器》一文中表示,倫敦佳士得公司近年拍賣的鬼谷子下山青花罐,以及蕭何月下追韓信、三顧茅廬、昭君出塞、尉遲恭救主等元代雜劇題材的元青花以及四愛圖王羲之愛蘭、陶淵明愛菊、周茂叔愛蓮、林和靖愛梅鶴等反映漢地文人情趣的元青花,皆為元代晚期景德鎮民窯產品。它們只代表元代晚期江南民間制瓷藝術,與元朝鼎盛時期皇家藝術的代表作——保定元代宮廷酒器,不可同日而語。

身世之謎

 元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於1964年在河北保定出土。該窖藏共出土元代瓷器11件,可以說件件都是國寶,被認為是兩套宮廷酒器。據林梅村教授研究發現,保定出土的這批元青花可能是元仁宗賜予三朝元老張珪的宮廷酒器,賞賜時間分別為皇慶元年(1312)和延佑流年(1319)。有學者推測這批元代窖藏瓷器燒造於元代中期,但這批宮廷酒器何以從宮中流落到保定民間呢?張珪(1263-1317)字公端,衛州人,張弘范之子。延佑二年(1315)拜中書平章政事,封蔡國公。

  據史料記載,有元一代,保定地區最為顯赫的地方豪紳莫過於張氏家族。金滅元興之際,保定豪紳張柔投降成吉思汗南征大將木華黎,成為獨據一方的漢軍首領之一。1266年,忽必烈派張柔率20萬人建中都(今北京),他們為營造元大都立下汗馬功勞。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張柔之子張弘范在1278年被忽必烈任命為蒙古漢軍都元帥,他受令率軍兩萬追討南宋端宗趙是和末代小皇帝趙昺,翌年在廣東崖山徹底消滅宋軍,為忽必烈完成統一大業。忽必烈評價:「此家父子相繼,自太祖皇帝以來,定中原,取江南,漢人有勞於國者,是為最。」由此可見,張氏家族確實受到元朝器重,能獲「御」字號賞賜也不足為奇。

 張珪作為飽學之士,歷經三朝,聖眷甚隆,共受到元仁宗五次賞賜,其中兩次被賞賜「上尊酒」,而賞酒必用酒器,保定元代窖藏瓷器恰好為兩套酒器。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元泰定帝駕崩後,發生了爭奪皇權的血腥鬥爭,作為支持天順帝阿刺吉八的保定張氏,被元文帝部下也先殺得幾乎滅門,張珪的五個兒子和幾個侄子全部遇害,女兒被強納為妾,張氏從此一蹶不振。

 與這批窖藏一同出土的還有一些玉器寶石也是證明這批瓷器是元仁宗賜予張珪的最佳證據。至於為何埋,何時埋藏這個問題,專家給出的答案是:1328年,張氏家族被元文宗部下屠殺前夕。

相關新聞
暢遊馬六甲 觀殖民遺跡 尋鄭和足印 (圖)
布吉的黃昏音樂派對 (圖)
剎那美景:埤塘倒映美景 (圖)
剎那美景:嘆為觀止的淡水美景 (圖)
剎那美景:江西廬山:匡廬奇秀甲天下 (圖)
探賞國寶:元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 (圖)
元青花七看 (圖)
藍釉金彩月影梅紋杯 (圖)
青花雙獅戲球紋八稜玉壺春瓶 (圖)
藍釉金彩花卉紋匜 (圖)
藝訊:圓明園最早底片收藏者徐宗懋:讓隔世光影投射進現實 (圖)
土庫曼斯坦日前在馬雷州的一處建築工地發現了191枚不同幣值的古銀幣。
百家廊:在江南感受蓮一樣的美好 (圖)
琴台客聚:摯 友
翠袖乾坤:阿嬸阿姑
海闊天空:佛朗明哥的意境 (圖)
杜亦有道:馬後炮
隨想國:款款深情
獨家風景:終於,還記得西九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