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獨家風景:終於,還記得西九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7-11]     我要評論

呂書練

 年前到深圳女友家中住幾天,朋友和先生知道我是傳媒人,專門開車帶我到深圳多個具文化特色的地方走走,帶有情感卻不無歷史發展觀地解說,令我這個外人實地感覺到這個新興城市的活力和潛力。

 當然,以一個集全國之力去發展、才三十年歷史的「經濟特區」去跟開埠逾百年、全方位開放的國際性都市比較,深圳在文化上仍不是香港的對手。畢竟,文化是一門長期的生活沉澱,但文化是需要不斷提升,文化設施更要不斷更新,以適應生活水準日益提高了的居民的精神需要。

 當我站在蓮花山下的深圳文化中心地帶,我並不羨慕人家的高效,只是本能地聯想到我們的「西九文化區」,這個曾經令文化人和創作界雀躍一時的「超級文化工程」何時才開花結果。終於,翹首以待的「西九文化區」又有機會「鹹魚翻生」,上了政府和立法會的寶貴日程。但不是甚麼好消息,原來是超支。

 文化區概念是首任特首董建華在其一九九八年發表的施政報告中提出,以集結包括劇院、博物館、演藝場館、劇場及廣場等一系列世界級文化、藝術、潮流、消費及大眾娛樂為一體的綜合文化場地,旨意是提高香港文化的水準及世界地位。

 以香港的富裕和國際間交往的頻密程度,這個設想並非「好大喜功」。然而,自由化的社會事事尋求「共識」,其間因設計方案過於奢侈而爭議多時,計劃被推倒重來;十年後,到了第三任行政長官上任才落實成立了「西九文化管理局」,先後由兩位「國際級人才」出任行政總裁,但還來不及見他們的「國際級貢獻」,仍在想像中的「國際級項目」又成輿論焦點。

 我無意批評總裁們是否盡責或質疑其能力,只想指出,當一個制度或一個社會出了問題,尤其是一種不健康的吵鬧文化氛圍瀰漫時,任何能人都只能變成廢人。

 十五年前的預期,十年前的預算,還要再花二十年才有機會全部落成(當局的報告預計),這個「西九」真的夠久了。難怪澳洲籍總裁連納智也很香港文化地說,「西九」這個名不太好,希望年內改名。哈哈,在水一方的文化區欠風水?真會開玩笑!

相關新聞
暢遊馬六甲 觀殖民遺跡 尋鄭和足印 (圖)
布吉的黃昏音樂派對 (圖)
剎那美景:埤塘倒映美景 (圖)
剎那美景:嘆為觀止的淡水美景 (圖)
剎那美景:江西廬山:匡廬奇秀甲天下 (圖)
探賞國寶:元青花釉裡紅開光貼花蓋罐 (圖)
元青花七看 (圖)
藍釉金彩月影梅紋杯 (圖)
青花雙獅戲球紋八稜玉壺春瓶 (圖)
藍釉金彩花卉紋匜 (圖)
藝訊:圓明園最早底片收藏者徐宗懋:讓隔世光影投射進現實 (圖)
土庫曼斯坦日前在馬雷州的一處建築工地發現了191枚不同幣值的古銀幣。
百家廊:在江南感受蓮一樣的美好 (圖)
琴台客聚:摯 友
翠袖乾坤:阿嬸阿姑
海闊天空:佛朗明哥的意境 (圖)
杜亦有道:馬後炮
隨想國:款款深情
獨家風景:終於,還記得西九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