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坤領 北京報道)經濟學家表示,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多項政策「看得見摸得著」,以小微企業減稅為突破口,促進外貿訂單增長,續挺鐵路高效投資等,將有效緩解當前國民經濟下行壓力,給「穩增長、保就業」以支持,確保經濟運行在可控的合理區間。
設免稅標準助民企發展
國務院參事、中央財經大學稅務學院副院長劉桓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從整個常務會議傳遞出的信號來看,經濟確實面臨著一些問題,但並不可怕,因為還在可控的範圍之內。但是中國社會就業是大事,經濟不能保持一定增速,就業就會出大問題。
劉桓表示,相關調研也發現,國民經濟一些先行指標也不是很理想,比如出口、PMI、社會用電量均在下滑。「從今天來看,政府雖然出手很有力,但是比數萬億大規模投資穩多了。」
劉桓指出,小微企業在中國國民經濟發展中,既是瓶頸又是未來發展的希望所在。但是在中國,小微企業面對的環境並不好,很多優惠政策沒有落到實處。「小微企業如果不是高科技行業的話,從事服務業、加工業等實際收入比較少,按照一般納稅標準來看,稅收都不低。」他說。
劉桓表示,此前國家曾經公布新舊36條,鼓勵民營資本發展,但是被稱為「玻璃門」,比喻政策落地難、實施難,看得見摸不著。
這次規定月收入低於2萬、年收入低於24萬免稅,將對小微企業發展產生非常好的實際效果。
借外國經驗解決核心問題
「這只是政府對小微企業實質幫助的開始,今後還將出台新的舉措。」劉桓表示,實際上,中國也是借鑒了外國經驗,歐洲債務危機爆發以後,各國也曾經實行小微企業支持政策、大學生就業政策等等,成效顯著。
此前李克強指出要使國民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劉桓說:「保經濟增長下限,首先要穩定企業,企業是整個社會的靈魂和核心。如果企業搞不活,全國各行各業都會面臨困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