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著力增供應 積極解決失衡問題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廖穎琪)長遠房屋策略督導委員會昨日會議繼續討論於9月諮詢公眾的文件初稿,其中強調政府將扮演更積極角色,著力增加房屋供應,以解決供求失衡問題,未來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4,扭轉現時私樓主導市場局面,而政府未來10年建屋目標為44.7萬個單位。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昨日形容,要達到目標有「相當大挑戰」。他又透露,正探討於現有屋h覓地建單幢單身公屋,承認措施具爭議性,難獲現有居民支持。
長策會昨日舉行第十次會議,長達4小時。張炳良會後見傳媒時表示,委員已完成討論逾半事項,將於下月7日加開會議,期望可完成討論諮詢文件,趕及9月諮詢公眾3個月,聆聽關注團體意見。
他說,現時房屋問題癥結是供求失衡,所以未來10年房屋策略會以供應為主導,政府將扮演更積極角色,著力增加房屋供應,解決失衡問題。
未來公私營房屋比6:4
政府早前公布未來10年建屋目標是44.7萬個單位,張炳良表示,土地供應是增加房屋供應局限,當局不會低估達到目標的挑戰。現時公、私營房屋比例約為44%、56%。他稱未來公營房屋供應會較多,比例約為6:4,公營房屋包括房屋委員會出租公屋、出售居屋,以及房屋協會的資助出售房屋。
張炳良續透露,長策會正探討現有屋h覓空地建單幢公屋供應單身人士,至於數量則視乎能找到多少合適土地、對相關屋h帶來影響、社會意見等。
屋h插針建單身公屋不易
張炳良承認措施具爭議性,尤其是難獲現有居民同意,須再深入考慮好處及壞處。他又表示,正研究徵調公屋輪候冊配額及計分制,包括為非長者單身人士加分及增加配額,加快他們獲配房屋,但強調家庭及長者住屋須優先考慮。
據了解,為達到每年建5,000個居屋單位的目標,長策會建議研究混合發展模式興建居屋,例如在賣地條款列明,部分單位建成後須交回政府作居屋出售等。
籲混合發展模式建居屋
有委員認為,混合發展模式可解決私人參建方式。至於單位質素為人詬病的問題,委員說:「當中部分單位是他(發展商)自己的,會有誘因建好一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