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3年8月16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政情與評論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廿四味:激進反對派「反黑」乃賊喊捉賊


http://paper.wenweipo.com   [2013-08-16]     我要評論

柳頤衡

 特首梁振英將於周日(18日)再落區,到觀塘出席第二場地區論壇,激進反對派人民力量及社民連聲稱,將分別以「手牽手」及「靜默站立」方式,以沉默「反黑」云云。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為此營造聲勢,以「特首下周再落區 社民連部署行動 素服靜默 控訴以黑治港」為標題,造謠惑眾,說「警隊勾結疑似黑社會人士,縱容兇徒襲擊示威者」,呼籲市民趁特首下周日再落區,集體靜默抗議,控訴特首「以黑治港」云云。實際上,激進反對派的「反黑」鬧劇,乃賊喊捉賊。

 上周日特首梁振英到天水圍出席社區論壇,激進反對派組織了一群暴力分子包圍會場,他們採取了在旺角衝擊和平集會的做法,採取踩場、老屈的策略,不斷叫囂、講粗口,衝擊集會群眾,蓄意製造衝突和肢體衝撞,製造打鬥事件,然後通過反對派喉舌《蘋果日報》賊喊捉賊,包裝為「警黑合作迫害『人民力量』和社民連的事件」。市民都看到,在梁振英離開的時候,社民連副主席吳文遠帶備了摺凳,向行政長官的座駕擲去,當場被警察拘捕。

 警方已經拘捕了7名參加打鬥的人士,並且發表聲明,指出有關報道不實,強調會公平公正處理事件,所謂警方「縱惡行兇,標準不一」與事實不符。民建聯元朗區議會主席梁志祥也反駁了反對派喉舌的造謠和誣衊,指出有關報道「生安白造」、「砌生豬肉」。

 激進反對派「反黑」,是此地無銀、乃賊喊捉賊的把戲。根據《明報》2007年12月24日《社民連向江湖人廉租辦事處》的報道,以及同日《鬼添曾因身為「新義安」判監》的報道,「社會民主連線辦公室以『友誼價』,向江湖人物李育添租用位於尖沙咀金巴利道一個2樓單位為辦公室。」「其中一名業主原來是曾因為身為黑社會『新義安』成員被判監的江湖人物李育添(綽號鬼添)。社民連主席黃毓民承認與單位業主是朋友。」「把名下物業租給社民連作辦公室的江湖人物李育添,又名『鬼添』,年約50歲,現為香港泰拳理事會會長。曾被稱為新義安『十傑』之一的李育添,1996年被捕,同年因為身為黑社會新義安成員的罪名,被法庭判監8個月。」

 根據《星島日報》2008年1月7日《勞永樂抨毓民「一言堂」》的報道,「上月底突然宣布辭去社民連副主席並退黨的勞永樂,批評社民連主席黃毓民在會員不知情下,收受江湖中人利益。他指社民連成員面對如此『是非黑白分明』的事件,卻『一係唔出聲,一係覺得合理』,因為他們『太驚無鰶懋階薄z,整個黨已到了『反智、唔理性』地步,面對如此『一言堂』政黨,他唯有離開。」

 激進反對派人民力量及社民連,是兩塊牌子,一套人馬。傳媒揭露他們「向江湖人廉租辦事處」,「業主原來是曾因為身為黑社會『新義安』成員被判監的江湖人物」,以及勞永樂揭露社民連原幫主黃毓民「收受江湖中人利益」,其「染黑」疑雲揮之不去,但他們現在卻要演「反黑」鬧劇,這不是此地無銀、賊喊捉賊嗎?

相關新聞
管見集:陳日君支持粗口暴露反道德面目 (2013-08-16)
市民自發反「佔中」 斥斷送港人前途 (2013-08-16) (圖)
學聯迎新營播毒 教界憂洗學子腦 (2013-08-16)
廿四味:激進反對派「反黑」乃賊喊捉賊 (2013-08-16)
管見集:警惕反對派的「黑社會」抹黑陰謀 (2013-08-15)
眼紅「幫港出聲」多Like 「佔中」fb忙篤數 (2013-08-15)
特首辦:CY從無向警下達政治任務 (2013-08-15)
民記訪加晤劉菲 中華會館讚穩港力量 (2013-08-15) (圖)
惡人告狀:反對派聯署促開特會查警執法 (2013-08-15)
「人力」社民連謀踩場 觀塘議員批礙表達 (2013-08-15)
廿四味:到底誰侮辱了誰? 《蘋果》顛倒黑白 (2013-08-15)
維護廉署權威 維護香港法治 (2013-08-14) (圖)
紅衫魚瀕危憶童年 CY細說漁管重要 (2013-08-14) (圖)
曾俊華深切哀悼利國偉 (2013-08-14)
特首與三司長評分齊升 (2013-08-14)
帶隊訪加 譚Sir一眼被認出 (2013-08-14) (圖)
廿四味:反對派踩場屈人是為「佔領中環」造勢 (2013-08-14)
來論:「罵娘老師」辱警犯法違反操守 必須追究 (2013-08-13)
CY牛一盼港人安居樂業 (2013-08-13) (圖)
何俊仁:標準「高於國際」 「全民提名」是夢 (2013-08-13)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政情與評論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