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杜源寧指轉型升級是珠寶行業的未來大趨勢。 張偉民 攝
珠寶優雅珍貴,人們常以之表達愛意。有的重價錢,愈昂貴愈喜歡;有的重設計,專挑名家出品。有人會用首飾做傳家之寶,在華人喜慶日子如婚嫁和小孩滿月等,珠寶更是必備之物。珠寶璀璨耀眼,外表華麗,珠寶業的發展前景又是否一片光明? ■香港文匯報記者 蔡明曄
1983年與兄長開設了珠寶加工場,1991年正式成立榮昌國際集團(WCJ),當時的榮昌國際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杜源寧只得20歲:「當年紅褲仔出身,沒加入其他行業,跟傳統入行,一做就是30年」。於2012年杜源寧決定要升級轉型,做長遠投資,發展自家品牌─Aqueen。「在珠寶這一行,普遍是家庭式經營,很多老闆看得不太長遠,行內有心人不多,忽略可持續發展的空間,以致我們一直徘徊在傳統工業」。
做生意要睇前景
當日的榮昌國際集團只得4名員工,經過多年努力,現在WCJ的業務已集鑽石採購、加工、珠寶設計、批發及出口於一身,是香港其中一家大型珠寶出口商。面對不同著名國外珠寶品牌加入、市場進步、通脹和國家政策等問題,杜源寧指轉型升級是大趨勢,是為未來做準備的重要策略。「做生意一定要睇前景,要睇5年後和10年後的事。建立自家產品是長遠投資,品牌發展在市場上有絕對需要,對服務質素亦有所要求」。然而他指在行內仍有不少人十分短視,今年買了甚麼材料就做甚麼,減少了可持續發展的空間。
建品牌增值產品
站立珠寶界逾30年,杜源寧指對「沙士」時期最深刻:「2003年金融海嘯來得好急,市場上就如停了電一樣,無人知道下一個月的路要怎麼走。」他指原料對珠寶業的影響很大,可以克服當中困難會令人非常滿足。然而在沙士那一年,杜源寧今天回想起來仍覺害怕:「沒有人買貨我不怕,最擔心是沒有人找數。如果再停多幾個月,可能整個行業就堅持不下去。」他指這場風暴過後,有不少企業倒閉了,在重整旗鼓後,他開始考慮未來到底應該如何走下去:「風暴後我當時想,如果市場都快被摧毀,未來的珠寶世界將會是甚麼樣子?於是就想到要做一個商業設計,當中要有理念,有文化,不易受價格影響,甚至是有保值和增值能力的產品。於是我決定要建立一個品牌。」
杜源寧說Aqueen是一個以自然為主的品牌,「2008年我眼見不少公司倒閉,突然出現一種有危有機、有生長有消滅的感覺,即使在商業社會,萬物均來自於自然」。他笑指這個可說是Aqueen一開始的靈感來源。「Art of the Queen」(藝術加冕)是Aqueen的意思。「我們針對專業女性市場,希望她們可以把Aqueen當作是一個獎勵,為她們加冕」。另外杜源寧亦認為,正因為品牌可以承載故事和內涵,產品才可散發出讓人難忘和百看不厭的魔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