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文憑試的閱讀理解題目,除一如以往的提問內容外,還加入一些全新的考核方向,尤其是近期熱門的開放式題目,注重考生表達闡述的能力。不少學生都說,為甚麼每次6分的題目,自以為十拿九穩,最後卻最多只能拿取3分,百思不得其解。其實每次所謂的答題格式都大同小異,不外乎主題句、論點、例子及相關引文。首先要知道自己的不足,才能對症下藥。除多做歷屆試題外,對比自己的答題和參考答案,建議同學上課時多主動爭取答問題,透過不斷思考來訓練邏輯思維。其實,老師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被視作試卷中的開放式題目,當你嘗試用自己的語言作答,老師便會即時向你的答案給予評語,讓你從而了解自己在答題方面的不足,以及可作改善之處,持之以恒,必能輕鬆應付公開試的各種開放式題目。
另外,學生經常感到混淆的是敘事線索和敘事觀點,敘事線索是貫穿故事情節的重要的人、事和物;敘事觀點分別是第一人稱及第三人稱,所謂第三人稱是以一個全知型角度,用作外部描寫及心理刻劃。
篇幅短考題淺 遇不明應猜測
至於文言文,其特點是篇幅短,問題會比白話文淺易,而且問得更直接。同學宜細讀文章,了解內容。遇上不明白的詞句,應嘗試從上文下理推敲,或聯繫以往讀過的文言篇章來猜測字義。
最後,要在限時內表現裝備已久的一己所學,時間管理也相當重要。許多同學都表示時間不夠,趕不及答題。建議同學在抄錄原文時可加快速度,預留多點時間來思考較難的題目。 ■聶棨霆 中文科5**狀元、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二年級生
逢星期三見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