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智經發現經濟資本條件仍是市民界定「中產」的最重要指標。 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香港社會對「中產」並無明確的定義。智經研究中心昨日公布的一項調查發現,逾八成受訪市民認為與財富有關的經濟資本條件,是界定「中產」的最重要指標,超過五成六受訪者認為至少要擁有價值200萬至800萬的物業,才能稱為「中產」;逾六成三受訪者認為最少擁有50萬至600萬資產,方可躋身「中產」行列;四成半人則認為「中產」每月總收入最少應達3萬至6萬。值得注意的是,近七成18歲至29歲的年輕人有強烈傾向想成為「中產」,倘其要求未獲滿足,或引起社會不穩。
智經研究中心7月初委託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進行「市民對『中產』的觀感」調查,發現逾八成市民認為與財富有關的經濟資本,包括「擁有自置的物業」、「擁有一定的資產」及「高收入」,是界定「中產」的最重要指標。其中,有56.7%受訪者認為,最低限度應擁有價值200萬至800萬的物業,才可稱為「中產」;63.7%受訪者認為成為「中產」的條件,是扣除物業價值後,最少擁有50萬至600萬資產;在包括投資回報的收入方面,45.5%人認為「中產」每月總收入最少應達3萬至6萬。
七成人指需具內涵關心時事
調查又指,在「文化修養」及「關心社會時事」兩項條件中,均有七成受訪者認為以此界定「中產」是「非常重要」或「重要」,兩者各佔73.8%和70.7%,平均分僅次於「經濟資本」條件,比傳統上較多人用來分類社會階層的「高學歷」(60.8%)和「從事管理或專業職業」(62.8%)還要高。在「有社會人脈」、「有良好家庭背景」、「有生活品味」,分佔59.1%、51.7%和50.8%,「參與社會事務或政治」排最尾,僅得44.5%。
三成人自認 67.7%青年想躋身
同時,調查發現只有三成受訪者自認屬於「中產」,而自覺不屬「中產」者則佔67.3%,其中在18歲至29歲受訪者中,有67.7%表示想成為「中產」,遠高於30歲至45歲的50.9%及55歲或以上的42.6%。負責調查的中大亞太研究所社會與政治發展研究中心聯席主席鄭宏泰指出,18歲至29歲的市民「中產夢」的渴求較為明顯,坦言當他們的教育水平達到一定程度,自然希望提升經濟資本,但當發現工作發展及賺錢空間不大時,會容易引起「不愉快的感覺」,以至影響社會穩定。不過,他強調,「中產」並非「天生而來的社會地位」,而是靠個人努力獲取認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