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頭部受傷的姚先生指,救護人員經初步判斷其傷勢,再決定送往北大嶼山醫院。 劉國權 攝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劉雅艷) 大嶼山居民望穿秋水的北大嶼山醫院,昨日正式投入服務,提供「朝九晚五」急症室服務,而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服務亦同日啟用,但不設住院。不少市民從新聞和區內的海報知悉醫院急症室開始啟用,亦有以往到瑪嘉烈醫院求診的病人,轉往新醫院求診,並讚賞新醫院位置及環境優美、指示清晰,惟交通配套有待改善。新醫院首日運作暢順,急症室共接到63個求診個案。
急症室接63求診個案
大嶼山居民期待17年的北大嶼山醫院昨日開始分階段投入服務,醫院最先提供「朝九晚五」共8小時的急症室服務,還有物理治療和職業治療部都同時啟用。據記者現場所見,醫院內的當眼處均豎立多個方向指示牌,如「藥劑部」、「登記處」等。院方又在各樓層的「水牌」上,為未啟用的設施及部門旁貼上「尚未啟用」,及在多個當眼位置貼上急症室的服務時間,以作提示。醫院亦安排逾20名職員,駐守急症門口、電梯大堂、扶手電梯旁等位置,為病人帶路及處理病人的查詢,運作順暢。
北大嶼山醫院發言人指,醫院急症室首階段服務首日服務大致暢順。截至昨日急症室服務完結前,共接收63名病人,當中14名被分流為危殆、危急、緊急個案,至於非緊急或半緊急個案分別有49宗。另外,9名病人需轉介到其他醫院繼續接受治療。
醫生熟手設備新 居民信心足
居於逸東h的楊先生陪同胸口疼痛的太太到急症室求醫,不消1.5小時,便完成心電圖、X光等及醫生的檢查。他表示,從新聞和區內的海報知悉醫院急症室昨日開始運作。他認為,醫院附近的環境綠草如茵,位置得天獨厚,有助病人康復,「初時,我以為這醫院會大多是經驗較淺或見實醫生負責,『當北大嶼山居民是白老鼠』,但剛剛應診的醫生、放射治療師都是年資長、經驗豐富的醫生,加上設備先進,均給予我們很大信心」。
同樣居於逸東h的前公務員楊先生,曾經接受心臟搭橋手術,需要每半年到瑪嘉烈醫院覆診一次。昨日,他特意到醫院「探路」,熟習環境,「每次乘巴士、再轉小巴到瑪嘉烈醫院,至少動輒一小時,因此希望日後可以轉至北大嶼山醫院專科門診覆診。對於急症室而言,始終是分秒必爭,遠水不能救近火」。
送院漢:醫院間協調不錯
因頭部受傷而召喚救護車的姚先生表示,救護車6分鐘便把他送至醫院,「救護員為我進行急救後,初步判斷我傷勢不嚴重,故可送往最近的北大嶼山醫院。看來,醫院及醫院之間的協調不錯」。
從事送花服務的程小姐,昨日首次送花至北大嶼山醫院。走遍全港各大、小醫院的她表示,醫院的位置鄰近民居,但是交通仍有待改善,「由港鐵站步行至醫院需時約15分鐘,運輸署宜盡快開通小巴專線,方便居民」。
定位為社區醫院的北大嶼山醫院將分階段投入服務。於2014年1月前,急症服務將延長至16小時;明年第三季,料可提供24小時服務和住院服務,提供160個床位。位於東涌健康中心的東涌普通科門診,將會遷入北大嶼山醫院3樓的北大嶼山社區健康中心,與專科門診(內科及老人科和精神科)同於本月30日上午9時起啟用。其他專科門診如外科、骨科、兒科及婦科等,則會視乎醫護人手陸續投入服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