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家 Andy Mukherjee
美國朝野在最後關頭達成調高舉債上限協議,看在亞洲各國央行眼裡,這番景象令人心寒。這是兩年來,他們第二次要擔心手上龐大美債部位是否安全。但即使美國國會協議提高債務上限持續到2月7日,暫時化解了債務違約危機,這場驚險的經歷也不太可能就讓亞洲國家央行從集體持有最多美債的立場,搖身一變成為急於脫手的賣家。事實上這些央行可能反而買進更多美債。
這是有例可循的。美國公債的兩個最大持有國家——中國與日本,目前所持有的美債數量,比起上一次2011年債務上限危機的水平還要高出16%。亞洲國家央行通常繞道加勒比海地區金融中心,以掩飾買進行動,在同樣這段期間,這些金融中心的美債持有量跳增95%,顯示金融情勢的脆弱不穩,反而促使央行加緊擁抱美元。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到7月底時,亞洲前11大經濟體的官方共持有逾3萬億(兆)美元的美國公債。
亞洲國家有強烈動機尋求自保。亞洲市場仍然依賴以美債作為交易抵押品,如果發生債務危機,例如付息延誤,造成公債價值下滑,這將導致擔保每日交易所需的抵押品提高。雖然亞洲國家央行已陸續建立眾多貨幣互換協議,但這些協議規模仍然不大,而且如果整個市場突然都在爭搶美元,這些貨幣互換協議將是杯水車薪。
亞洲仍依賴美債作抵押品
當前仍然沒有可以取代美元的貨幣。亞洲自己並沒有一個媲美現金的龐大「安全」資產池。這是財政紀律的後遺症。從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亞洲國家政府奉行保守預算,因此所發行的公債數量不足夠作為民間貸款合約抵押品。跨國貿易又特別倚重美元。即使是流動性很高的日本公債,通常也不會拿來作為抵押品。
亞洲國家大有理由再度抨擊美國兩黨惡鬥。中國官員已經發難,肯定很想憤而拋售美債。但是山姆大叔的這些亞洲債主仍然沒有本錢拋棄美債,即使他們真的大有理由。 ■題為編者所擬。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