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周基利(左)認為,政府應增加少數族裔接受教育的機會,並紓緩貧窮對他們的影響。鄭伊莎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伊莎)少數族裔居港人數按年逐漸上升,不過有調查發現,他們入讀幼稚園、中學,以至大學的比率均遠較華人低,其中巴基斯坦及尼泊爾青年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分別只有近4%及8%,遠遜華人青年的29%。另華人和其他亞洲人所生的混血兒(下簡稱混血兒)、巴基斯坦兒童的貧窮率亦遠高於華人兒童,情況令人關注。學者建議政府應落實一系列針對少數族裔的扶貧措施,加強非華語族群對香港身份的歸屬感。
香港教院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副系主任周基利,根據政府統計處2011年人口普查的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本港3歲至5歲的兒童中,有19%菲律賓兒童及16%巴基斯坦兒童無讀幼稚園,遠較華籍孩子的8.5%為高。另尼泊爾、巴基斯坦兒童及混血兒於中五前的輟學率高達21%、16%及10%,華人則只有6.4%,少數族裔接受大學教育的機會亦遠遜華人青年。
促推融和政策 鼓勵落地生根
周基利解釋,不少南亞裔家長的教育水平低,就業情況不樂觀,家庭收入普遍偏低,惡性循環下,也影響其子女接受教育的機會。研究也發現,混血兒、巴基斯坦孩子的貧窮率,較華人的貧窮率高50%及1.7倍。他認為政府應增加少數族裔接受教育的機會,而推行適合的融和政策能加強少數族裔對本港的歸屬感,鼓勵他們在港落地生根,貢獻社會。
主流校難適應 加強教師培訓
教院教育政策與領導學系副教授袁月梅指,不少少數族裔學生的中文水平低,在主流學校就讀時難以適應中文課程而影響學習進度,故建議政府確立「中文作為第二語言」的教育政策、加強教師專業培訓等,「也要從少數族裔就讀幼稚園時入手,鞏固他們語文基礎,為升上小學及中學接軌」。她認為,加強這些學生的語文能力,能提高其入讀大學的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