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人民幣成為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超越歐元。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遠威)隨着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人民幣的國際地位日漸提升,並在國際貿易貨幣排名上步步進逼。據全球性金融電文機構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最新資料顯示,人民幣在10月已超越歐元,成為僅次於美元的第二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分析指,歐元區經濟較難有所突破,而中國經濟持續增長,預料人民幣可繼續處於相對領先位置,但較難挑戰美元作為最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的地位。
相對歐元區經濟仍處於傷後復原階段,中國內地經濟急速發展,對外經貿往來越漸頻繁,促使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第二大常用貿易融資貨幣。據SWIFT最新資料指出,人民幣在全球傳統信用狀及託收款項的使用比率,由2012年1月的1.89%,躍升至今年10月的8.66%。而同時期,原排名第二的歐元則由7.87%下滑至6.64%,排名被人民幣取代。美元繼續遙遙領先,使用比率達81.08%。
使用比率可望增至10%
在10月份,首5個使用人民幣作貿易的經濟體依次為中國內地、香港、新加坡、德國及澳洲。內地佔人民幣貿易融資總額的59%,香港佔21%、新加坡則佔12%。恒生銀行執行董事馮孝忠表示,人民幣作為國際貿易融資的使用率大幅增加,可見中國是貿易大國,相信有關人民幣使用比率可增長至10%。
星展香港經濟研究部經濟師周洪禮對本報表示,人民幣在全球貿易融資的使用比率大幅增加,相信很大程度由於中央近年積極擴大人民幣使用範圍,人民銀行已與二十多個經濟體簽訂人民幣外幣互換協議,至今規模已達2.5萬億元人民幣。
周洪禮指,現時人民幣貿易融資使用比率8.66%,相對美元的81.08%仍有較遠距離,估計在排名上仍會與歐元有所爭持,但歐元區經濟無甚突破,相信人民幣使用比率始終會上升。雖然數月前爆出內地進出口外貿數字存有「水份」,但事情已經過整頓而且為數不大,相信對是次數據的影響十分輕微。
全球支付貨幣排名不變
經濟學家關焯照接受本報訪問時也認為,人民幣超越歐元成為第二大貿易貨幣不足為奇,歐元區經過數年積弱,而內地仍維持7%以上的經濟增長,貿易壓力大,在進出口使用人民幣是大勢所趨。預期人民幣仍會維持第二大貿易貨幣地位一段時間,除非內地經濟爆煲,相信人民幣與歐元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但較難挑戰美元的地位。
SWIFT為經營世界性金融電文網絡的協作組織,包括銀行等金融機構通過該組織與同業交換電文以完成交易,故有關資料被視作權威數據。該會亞太支付與貿易市場主管Franck de Praetere表示,人民幣已成為重要的全球貿易貨幣,尤其在亞洲區,其重要程度更甚。
此外,據SWIFT資料,10月份人民幣在全球支付體系交易的排名仍維持第12位,與9月份相同,但有關使用比率則由0.86%微跌至0.84%,付款價值亦僅增長1.5%,低於所有支付貨幣的總增長率(4.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