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對於本港水塘滿溢浪費水資源,發展局局長陳茂波昨天在網誌中表示,曾經考慮以擴建水塘和水塘聯網等方案減少溢流量, 但減少溢流的投資和運作成本,遠高於收集雨水,甚至購買東江水的成本;而部分水塘群組的水壩和供水設施,已被列為法定古蹟,而且擴建水塘亦可能對下游的生態環境構成影響。陳茂波又指,自2006年起,已因應本港實際用水需求, 每月訂定向廣東輸入東江水水量,以控制存水量,溢流量已大幅下降71%,避免浪費水資源。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最近發表第五次評估報告,確認了全球平均氣溫上升,而本港亦受氣候變化影響。天文台預期本港極端天氣的日子將更頻密出現,發生持續乾旱,或暴雨的機會相應增加。
每月按實際需求購水
陳茂波表示,近年氣候變化帶來的持續暴雨,有時會造成水塘滿溢而須排出大海,當局曾經考慮擴建水塘,和水塘聯網等方案,以減少溢流量,但評估結果顯示,要再減少溢流的投資和運作成本,將遠高於現時收集雨水,甚至購買東江水的成本,不符合成本效益。另外,部分水塘群組的水壩和供水設施,如九龍水塘主壩和大潭水塘群組,已被列為法定古蹟,因此不適合擴建。而且,擴建水塘可能會對下游的資源和生態環境構成影響。
陳茂波又指,自2006年起,已採用統包總額方案,即因應本港實際用水需求,每月向粵方訂定輸入的東江水水量,使控制存水量方面更具彈性,從而減少大型水塘滿溢,避免浪費水資源,並節省抽水成本。
溢流量近年銳減七成
由1994年至2005年,本港水塘的溢流量,平均每年約1億100萬立方米,但自採用統包總額方案後,由2006年至2012年,每年溢流量平均約2,900萬立方米,大幅減少71%。如扣除特大暴雨的2008年,溢流量平均每年約1,400萬立方米,佔每年香港總用水量約1.5%。陳茂波表示,數據反映方案頗為有效。
網誌中提及,本港兩大水庫,即船灣淡水湖和萬宜水庫,已罕有出現滿溢的情況,而溢流主要出現於港島區和九龍區的水塘,因它們都是建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按照當時用水的需要而設計,庫容較少,在雨季容易出現滿溢。陳茂波承諾會繼續努力研究減少細小水塘的溢流量。
|